第二百六十九章 雍正:努力为弘历攒下更大家底! (第2/2页)
雍正听后也继续点头:“真可谓其本无意与我大清和平相处,也无意尊重我大清,直到不得已时才愿意尊重我大清,这些恨不能鲸吞天下的蛮夷之国,永远不值得信任。”
说到这里。
雍正又笑着道:“难得的是,弘历这次主管藩政,能够不为外部的恐吓与内部的责难摇动心志,坚持到了最后。”
老十三点头,且颇为玩味地笑道:“就有一点不好,太肯花银子了,几百万两银子说砸下去就砸下去,老九当年豪气,也只是对兄弟子侄豪气,而弘历是在蒙人庶民身上花银子豪气。”
“弘历这样花,才算花得好!”
雍正毫不掩饰地为弘历说话。
“可以说,他这样做,才是在为大清积德,是利于社稷的。”
雍正回道。
老十三点头。
雍正则在这时又突然说:“但他这种花大钱办硬事的风格,估计将来是很费银子,但为了大清,我们也不得不支持他这样做,所以,这就需要朕努力给他攒下更大的家底才行啊!”
雍正说到就这里就叹了一口气,两手在盘着的两条腿上撑了一下。
老十三笑了笑:“臣弟刚才也是那个意思,等他自己攒银子,自然不如四哥你先攒银子好,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说的是!”
雍正点头。
接着,雍正又道:“所以,这棚户问题得尽快编户,争取这些棚户将来都成为新的税源!”
“那就对肯上册的棚户,免征田税三年或五年,对于愿意移去四川、云南等多荒田者,还可以在免征之外,上册者即给安家银。”
“再有,土户不欢迎棚户客居,多视其为贼,也与其担心不但争地,还争科举机会有关,不如对棚户上册者,额外按比例增加生员、举人名额,而减少主客之争,利于编户齐民。”
“如此,虽说短期内,看上去不能增加税赋,但待五六年乃至十年二十年后,就会效果显著。”
老十三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雍正为此很是赞同:“到底是你老十三啊,让户部就按你的意思办。”
“嗻!”
且说,弘历坚持与罗刹国、蒙古王公硬钢,让还没有知道罗刹国已跪,献出科雷切夫的关内官绅们,感到不解乃至不满。
特别是,弘历还收拾提出有不同意见的刑部尚书张廷枢,给其加上谋反之罪后,朝野中,便有不少王公大臣对此不理解,觉得弘历不但趁此机会推荐谈判进程,却变本加厉,还在硬钢罗刹国、蒙古王公之余,又硬钢汉人士绅。
因这一世雍正对老八处置减轻,满都护更为配合,而因此也就成为了议政大臣之一的他,就在雍正见了老十三后,与刑部满尚书陶赖一起见到雍正说:
“皇上四哥,弘历处理藩政的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他不知变通不说,还刚愎自用,置大局于不顾!”
陶赖也跟着说:“没错,您也说过,张廷枢虽曾经拥护过诚亲王,但乃直臣,值得一用,如今却因为劝谏四爷,而被告谋反,这实在是会显得四爷没有容人雅量,大清主管藩政的王公不应该是这种气度!”
雍正听后问道:“这么说,你们还是质疑他处理实政的能力。”
“正是!”
“很多王公大臣都有所质疑,国政不是儿戏,弘历明显还需要历练!”
“首先,他对等报复就够不显天朝大国气度了,而很可能会使罗刹国怀恨在心,好在,罗刹国自己到底有大国气度,还愿意继续谈判。”
“可他却还要罗刹国献出科雷切夫,为死难庶民索要人家贵族,这简直有悖人情国礼!”
“这会使罗刹国彻底不愿意谈判的!没准还会恼羞成怒,失去理智,直接与我大清为敌!”
“所以,请皇上四哥明鉴,现在宜先罢弘历职,略施薄惩,不然恐真会让罗刹国不愿意再谈判。”
“奴才附议,还应宽恕张廷枢,以免士绅恐慌,让罗刹国野心大炽,更加不愿意和谈。”
雍正则在这时冷笑道:“但罗刹国已送来国书,愿意继续和谈,还按要求把科雷切夫交给了我们。”
两人一听顿时变了脸色。
“传衡臣!”
“传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