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冰镇酸梅汤救市 (第1/2页)
(七月流火,江州城)
热浪裹挟着尘土扑在青石板上,街边的柳树蔫头耷脑,连平日喧嚣的朱雀街都冷清得只剩蝉鸣。苏砚白站在“晚香阁”新租的店铺前,望着门可罗雀的街道,用折扇敲了敲柜台:“这天热得胭脂都要化了,得想个法子。”
李晚晴从后厨探出身,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颊,手中捧着刚调好的“薄荷香”胭脂:“要不暂停制胭脂?等天凉些……”
“错!”苏砚白眼睛一亮,忽然想起前世在成都街头喝到的冰镇酸梅汤,“越是天热,越要找能救命的营生!去买乌梅、山楂、冰糖,再雇人凿冰!”
李晚晴愣住:“凿冰?可这冰……”
“江州以北三十里有座苍岩山,山顶的冰窖专供官府用冰,”苏砚白翻开账本,快速计算着成本,“我记得二姐夫的表哥在冰窖当差,给他些好处,买冰不成问题。”他顿了顿,又道:“再让人去买粗陶大碗,碗底印上‘晚香阁’的莲花纹。”
三日后,“晚香阁”门口挂起新招牌:“冰镇酸梅汤,消暑解腻,一文钱一碗!”店铺前支起三口大木桶,裹着棉絮的木桶里,深褐色的酸梅汤浸在冰块中,桶边还插着新鲜荷叶,远远望去,便让人暑意顿消。
“这是什么东西?”穿粗布短打的挑夫凑过来,盯着木桶里浮着的山楂片,“能比凉茶解渴?”
“大哥尝一碗便知!”苏砚白亲自舀起一碗,琥珀色的汤汁冒着寒气,撒上一小撮桂花,“这酸梅汤用乌梅、山楂熬制,冰镇后酸甜开胃,喝完保准浑身通透!”
挑夫将信将疑地接过碗,仰头一饮而尽。冰凉的酸梅汤滑入喉咙,酸甜味在舌尖炸开,暑气瞬间消散。他眼睛一亮:“好东西!再来一碗!”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开。烈日下赶路的商贩、汗流浃背的轿夫、被暑气闷得烦躁的贵妇,纷纷围在晚香阁门前。李晚晴带着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木桶里的酸梅汤刚添满,转眼就见了底。
“老板,再来三碗!”
“给我打包十碗,送去太守府!”
连往日趾高气扬的陈家小厮都挤在人群里:“我家二夫人说了,这酸梅汤若能每日送两桶,重重有赏!”
苏砚白一边收钱一边暗笑,现代营销里的“场景营销”果然有效——当所有人都被酷热折磨时,一碗冰镇酸梅汤就是救命稻草。他瞥向对面的绸缎庄,二姐夫陈立远正黑着脸站在门口,显然没想到这个赘婿竟能在淡季找到商机。
然而好景不长。第五日清晨,店铺刚开门,就见十几个泼皮无赖堵住门口。为首的三角眼叉腰喊道:“听说你们抢了冰窖的生意?苍岩山的冰,是我们兄弟罩着的!”
苏砚白心中一沉,这是断他生路来了。苍岩山的冰窖虽归官府,但向来被地头蛇把控,他之前走的偏门路子,终究还是惹恼了正主。
“各位兄弟误会了,”他堆起笑脸,“我们买冰也是付了银钱的……”
“付银钱?”三角眼一脚踢翻木桶,冰块和酸梅汤洒了一地,“从今日起,你们不许再用苍岩山的冰!否则……”他亮出腰间短刀,寒光闪过。
人群发出惊呼,李晚晴脸色煞白地抓住苏砚白的衣袖。苏砚白拍了拍她的手,示意镇定,目光扫过围观百姓,突然高声道:“各位街坊!这酸梅汤本是为了帮大家消暑,如今有人要断了活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