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 章 满朝公卿,不如匹夫! (第1/2页)
“放肆!”
严少文刚说完,就有大臣怒斥道:“陛下万金之躯,如何能去帝京犯险?严御史,你是何居心,是否和那云贼有背地里不为人知的交易?”
“严少文!不说帝京如今残破不堪,单说此地如今地理位置根本无险可守,你让陛下过去,是想重现景瑞之变?何其歹毒!”
“陛下重整山河十八年,才有如今赵国之稳定。十几年来的征战不休,朝廷早已经负担不起,如今好不容易定下安稳。却总有人妄想重启战端?更有居心歹毒之辈妄想让君父涉险!严少文,你眼里还有君父?还有赵国吗?云彻只是趁人不备,攻下了帝京,不是攻下了拓跋!还用不着你在这儿指点江山,逼迫圣上,乱我社稷!”
转瞬间,一句句带着攻伐的声音响彻朝堂,一众臣子口诛笔伐。这里面甚至还有方才已经准备倒向主战派,但是见陛下表情后立马再度转换立场的“聪明人”,而最后一位乱我社稷的大帽子,更是被其直接扣到了严少文的头上。
而在其声音落下后,有很多臣子也连连反应过来,立刻倒戈。
很显然,赵皇松了一口气。
却是方才严少文冒出的那一句话,请陛下移驾!让他自己都有些心惊肉跳。
临安距离帝京相差万里,他坐镇此地十八年安稳无比。若朝堂臣子被严少文的话鼓舞,主战派联合起来真让他去坐镇“帝京”?
那这赵国还有忠臣吗?
幸好,金崇之也在此刻终于开口。
他一说话,便似乎定下了当下朝堂对于帝京的主张。
“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云彻此前抗旨不遵,临阵脱逃,犯了沙场大忌!而后两路大军回京后,却突然出现惊天转变,说是云彻攻破了帝京……这里面,恐怕值得深思。”
此话一出,严少文顿时愕然,他满脸的不可置信。
“右相!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那些死去的将士还是假的不成?你……你还在颠倒黑白?”他听得声音都变得尖利了,连情绪都不受控制。
金崇之却是面色不变,‘冷静’分析道:“云彻到底如何攻下的帝京,这还待商议。毕竟此前已有罪证,万一,臣是说万一云彻私通他国,利用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手段攻下帝京,最后派人前来让陛下前去,然后再……”
话音落下,朝堂顿时安静,连赵皇也不由得面色一白。
“当然,这只是最坏情况,若真是云彻奋力攻下帝京,尚且算是戴罪立功。陛下可许其一次机会,让其暂时带兵撤离帝京,先回京都。以防……此人对接下来的和谈不利。”
“陛下、提及此事,臣还要问罪云彻呢!云彻攻下帝京,本就是破坏了和谈!依我看,是罪上加罪!理应问斩!”
“吕侍郎,你太激进了,云彻手握残军在外,逼迫太甚极其不妥,依我看还是先让其撤军回京,和谈是重中之重。云彻若能回来,之后再由陛下定夺!”
金崇之身后的臣子你一句我一句,眨眼间,就将方才攻破帝京的胜利气氛,冲击的溃散开来!
此刻,严少文怔怔的看着他们的争议,他忽然有些不明白,明明是大胜!明明是赵国趁势而起的关键时刻,为什么他们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为什么他们会想到,攻破了帝京竟然会影响和谈?
此刻别说他看不懂,就连赵宗毅等臣子,也有些茫然,眼下朝堂局势和他们所想的,完全不一样。不应该同仇敌忾吗?帝京已经攻下!
“陛下!”
这位伴随赵国开国的赵氏宗族老人,又是辅佐赵国从山河破碎重新走出来的老臣,其实原本在云彻定罪后就已经有了隐退之意。只是,眼下既然看到了希望,他不禁再度燃烧起了年老的热血。然而这丝热血却还没有持续一天时间,不是因为敌方太强而凉,而是因为此刻朝堂的风向。
他看着这位赵国帝王,从当年的青涩稚嫩,到如今的大权在握。也是看着当年这个热血不灭的皇祖后裔,如何手持宝剑立誓要北伐一雪前耻的。但时光荏苒,一切变化的太快,时至现在,他又如何不清楚对方的心思。
只是,抱着最后一丝希冀,赵宗毅还是站了出来。
“陛下忘了当年的大愿了吗?景瑞之变时,山河染血,臣依稀记得……陛下立誓要北伐,收复故土的果决!今日云彻收复帝京,陛下若不愿亲身前往坐镇,也可筹备粮草。”
“甚至,老臣用这厚颜,可去尝试请一次国师出手。拓跋群雄就算晋升二品,也是新晋!”
说到这里,这位老臣几乎是以乞求的姿态道:“陛下,为何……为何就不能一试?老…老臣……”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赵皇打断。后者表情似有悲伤,最后更是站起身,也动容道:
“赵相,朕……朕又何尝不知道你们的苦心?但,尔等可否知晓……朕也难,朕非是尔等执意北伐的皇帝。朕也是他们的皇帝,朕要为赵国子民考虑。一位二品是压垮不了赵国,但拓跋可不止一位二品!光是明面上,拓跋如今就三位了!当初若非武国和大乾相助,还有赵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