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你这竖子,朕何时允你此权? (第2/2页)
“那些羊毛是专为今年北境一万府兵准备的冬衣原料,数日前陛下还曾许诺,定要让北境将士穿上厚实暖和的冬衣,抵御严寒,代国公莫非忘了此事?”
李靖故作恍然大悟,猛地提高声音:“竟是此事,老夫差点忘了!北境苦寒,入冬后气温骤降,若是府兵冬衣不济,轻则冻伤致残,重则引发兵变,一万府兵的冬衣原料被毁,这不仅是陷陛下于失信之地,更是要寒了边关将士之心啊!”
他转向郑元璹,目光如刀,带着沙场老将独有的凛冽杀气:“动摇军心,危及边防,此等行径,与谋反何异?”
“郑氏身为关东士族的领袖,不思为国分忧,反倒做出此等阴狠毒辣之事,其心可诛!”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原本只是一桩普通的纵火案,经李靖与房玄龄一唱一和,瞬间上升到了动摇国本、意图谋反的高度。
郑元璹心头猛地一颤,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多年的政治历练让他很快冷静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心中暗自盘算:‘温禾啊温禾,你以为这样就能扳倒我郑氏吗?太天真了!’
“陛下明鉴!”
郑元璹再次叩首,声音铿锵有力。
“此事与郑氏绝无半点干系,臣敢以郑氏千年声誉担保,允浩绝无可能指使他人纵火!”
他的心中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按照原定计划,此事本就与郑氏无关。
郑五虽是郑氏出身,但如今已是崔家的人,户籍、田产皆在崔家名下,与郑氏再无瓜葛。
更何况,郑五早已在昨夜被秘密送出长安,此刻恐怕早已葬身荒野,化为野兽的腹中之食。
没有了郑五这个关键人物,温禾即便想牵扯出崔家,也缺乏确凿的证据。
到时候崔家再反咬一口,说温禾诬告,温禾纵有十张嘴也说不清。
想到这里,郑元璹的底气又足了几分,他抬起头,直视着温禾,眼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高阳县子,你空口白牙,无凭无据,便想将纵火之罪、甚至谋反的大帽子扣在我郑氏头上,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
“倒是你,私自擅闯大臣府邸、屠戮护院的罪行,铁证如山,我倒要看看,今日陛下如何为你开脱!”
温禾看着郑元璹那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心中暗自嗤笑,这老狐狸,笃定了他找不到郑五这条线索?
可惜啊,他如今早已不需要那个什么郑五了。
他缓缓抬眼,目光如利剑般直刺郑元璹:“大将军,莫非是耳朵不好使?”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郑元璹眉头紧锁,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自己忽略了。
温禾轻笑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某刚才已经说过,你家犬子郑允浩收买崔三纵火,如今崔三已经认罪伏法,供词确凿,某怎会是空口无凭?”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厉:“至于你说的什么擅闯大臣府邸、屠戮护院,那更是无稽之谈,那些人是咎由自取,陛下允某便宜行事之权,某前往查案,他们却敢持械阻拦,这与谋反何异?”
“什……什么?”
郑元璹如遭雷击,猛地抬头看向御座上的李世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甚至顾不上温禾故意骂郑允浩是犬子。
便宜行事之权?
这竖子怎么会有这种权力?
两仪殿内的文武百官也纷纷露出错愕之色,交头接耳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世民。
陛下竟然暗中给了温禾如此大的权力。
难道陛下早就打算对士族动手了?
若真的是如此,那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劝谏一番。
只是众人转头一看,忽然发现两仪殿内少了一个人。
魏征不在啊!
那不知谁愿意做这个出头鸟了。
就连李世民也微微一怔,心中暗自嘀咕。
这竖子又在胡说什么?
他何时允过这种权力了?虽然他确实不喜五姓七望的嚣张气焰,但也清楚如今并非铲除他们的时机。
这温禾之前还劝过他要循序渐进,今日怎么突然如此激进?
李世民目光沉了沉,厉声问道。
“你这竖子,朕何时允你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