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章 出城 (第2/2页)
天空不合时宜的飘起了细雨。
徐言也着一袭黑色曳撒,头戴大帽(帽子的一种。)白巾覆面,只留下一双锐利凶狠的眼睛,慢慢的,剑已出鞘。
雨越下越大,大雨中的对峙的场面紧张又肃然,四周安静的只闻雨声。徐言看了看越行越远的队伍,知道此战只能速战速决,立刻从胸前拔出信号弹,朝天空发射出去。
不过须臾,凌乱急骤的马蹄声传来,树林间显现出数十个黑衣人,个个都是东厂高手。
对方眼见形式不利,率先发起攻击,企图速战速决。那些人都交给锦衣卫,徐言只带了十余人,追赶马车而去。
双方很快交战在一起,东厂的人都是经过严酷训练的,十几人的队伍根本不在话下,不过片刻人已经被杀的精光。徐言挑开车帘,看到被绑身塞嘴,正蹲在角落里颤抖呜咽着向他求饶的老妇人丝毫没有犹豫,手起刀落间,那老妇人的头颅已经滚下马车。
暴雨里,一人一骑,在狭小的乡道间,向着应天的方向急驰而去。
徐言回到应天后在宅子里休整了一日便匆匆赶到昭狱,见供词已全,立刻进宫复命。
皇帝看着御案前累的足有奏折高的证词,震惊了好半天,其中最令他震惊的,当属大理寺卿。
“大理寺常德,竟然也是皇后一党?”
此话一出,反应最大的,当数西厂提督庞雍,几乎是立刻就将目光移向徐言。徐言坦坦荡荡,眼神一直直视前方,未分他分毫。
“臣也觉得奇怪,常德此人看上去刚正不阿,不像是皇后一党的人,还请陛下圣裁。”
庞雍不敢贸贸然求情,只敢旁敲侧击。
“会不会是有人借机陷害?”
徐言侧过头看着他道。
“庞大人何意?是在质疑东厂?”
庞雍冷笑一声,道。
“徐掌印急什么?我也也是合理猜测,毕竟谁都知道常大人为人耿直,是个难得的好官。
徐言微一挑眉,怒道。
“合理猜测?东厂向来唯皇命是从,为陛下分忧,只做分内之事,至于决断,全由陛下圣段。庞大人所谓的合理猜测到底是何意?是质疑陛下,还是怀疑徐某?”
说完话锋一转,又道。
“况且,你既说了谁都知道常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那你还怕什么?陛下自有圣裁!”
后面这一句话倒是让皇帝听到了心里,默不作声的看着二人争论。
庞雍又道。
“供词是从你东厂的昭狱里出来的,怀疑你有什么问题?”
“庞大人是觉得我冤枉了常德?你就那么信任他吗?”
庞雍一时语塞,还欲开口就被皇帝喝住。
“都给朕住嘴!”
争论声停止,皇帝还在想着那句所有人都知道常大人是个好官,又拿着供词翻了几页,没有翻到跟常德有关的,再往下翻,陆陆续续翻出来几张昭供常德的供词。他将几张供词拿出来一一对比,发现那几个人在朝中都身居要职,与郦戎私交甚密。如果说所有人都供出他那说明此人肯定是清白的,但如今只有几个人的证词里有他,这就引人深思了。也就是说,知道他是同党的,只有那几个核心人物,其余人,都不知道。
做帝王的总归要想得多一些,一步踏错万骨枯。
“庞雍,你为何会觉得常德是个好官?朕记得,你们可没有什么交集。”
庞雍突感自己失言,忙跪下请罪。
“陛下恕罪,臣只是觉得常大人名声甚好,从未听谁说过他徇私枉法,拉帮结派,所以才会觉得这其中说不定会有什么误会。臣与常大人的确没有什么私交。”
“呵,无甚私交,听你这语气我还以为你与他关系好的很,才这么信任他。”
“徐言!你莫要胡说!”
“我胡说?那供词上写的上月初二,十六,那两日他们在密谋大事,你可信?”
庞雍彻底愣了下来,上月初二,十六,常德与他在一起,他们在交换信息,可这些他怎么敢说?
“我连夜审了他,他只咬定自己没有与皇后一党见面,却说不出自己究竟在何处,庞大人认为他在何处?”
此话针对性太强,庞雍几乎是立刻就将自己摘了出来。
“我怎么会知道?我与他又不熟!”
“哼!”
徐言再次冷哼一声,朝皇帝道。
“臣也想趁此机会请陛下示下,是否用刑?”
皇帝觉得奇怪。
“你还没用刑吗?”
徐言摇摇头。
“臣也觉得常大人名声好,不敢轻易动刑,特意来询问陛下。”
此话激怒了皇帝,他将供词往御案上一拍,怒道。
“他有何特殊的?所有人都用得刑,他有何不可?名声好安只不是装出来的?”
徐言颌首。
“臣明白了。”
皇帝又道。
“朕给你一日的时间,必须查出来,皇后一党的案子拖了太久,民间早已怨声四起,必须尽快结案!”
“是!”
徐言用余光扫了旁雍一眼,见他僵硬的站在原地,绷着一张脸,一双眼睛眯成一条缝,面露凶光。不做痕迹的收回视线,平静的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