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非与百姓共天下,而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非与百姓共天下,而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非与百姓共天下,而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第2/2页)

事实上,国子监的建制并不高,祭酒仅仅是从四品而已。
  
  单论建制规格,几乎是朝堂上建制规格最低的司衙之一。
  
  拔高建制,未尝不可。
  
  江昭抽出下一道奏疏,连带着一本账簿,平和道:
  
  “关于考成考绩,王安石上奏了奏疏。”
  
  “至今,新政已然施行四十余日。京中大小官吏的考绩核验,都已出了结果。”
  
  几位内阁大学士,齐齐一振。
  
  考成法,一月一汇报。
  
  关于考绩核验的时间,地方上与汴京的核验时间并不一样。
  
  这主要是因为地方上涉及赶路的问题。
  
  地方上,不少边疆地区相距京城足足几千里,单是赶路传递考成薄就得一月左右。
  
  也因此,地方上的考绩核验,就可能是六月核验四月的考绩,七月核验五月的考绩,时效性要差上不少。
  
  京畿不涉及这一难题,自然是准时核验考绩。
  
  其中,自三月十一至三月三十一,相当于是给官员们的准备期,不予以考核。
  
  如今,王安石呈递的奏疏,却是京畿大小官吏四月的考绩。
  
  江昭拾过账簿,粗略一望。
  
  单是汴京,就足足有千余人有大问题。
  
  其中,有百十人没有严格遵守考成法流程,没有制成账簿。
  
  余下的人,几乎都是贪污犯。
  
  考成法实施以来,不少苦于没有政绩的御史也不再搞弹劾,反而主动向下抓着一些贪腐账簿不放,以此作为政绩。
  
  这一来,自是不免查出不少人。
  
  几乎可预见,时间越长,查出来的贪污犯越多。
  
  毕竟,要是真论起来,宦海就没几个干净的。
  
  不足几息,文书传下去。
  
  “这么查,怕是要出事。”韩绛皱眉,沉声道。
  
  宦海百官,真就没谁经得起查的。
  
  要是真翻旧账,就连几位阁老也未必就经得起查。
  
  “揪着旧账查,怕是不行。”吴充皱眉道。
  
  以往,真宗皇帝治政也大肆查过旧账,罢黜吏员近二十万人。
  
  要知道,彼时吏员也就不足六十万人,相当于有三分之一的吏员被“旧账”干倒。
  
  余下的三分之二,也大概率都是有问题,仅仅是运气好,而非清廉。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百官恐惧,江山动摇。
  
  如今,有着真宗皇帝的例子在先,要是也翻旧账,未免造成大肆恐慌。
  
  朝廷上下,绝对炸锅!
  
  “颁下一道政令,关于贪腐一事,以新政为界。”江昭早有预料,点头道:“以往之事,既往不咎!”
  
  有些东西,还真就不好深查。
  
  不是不能,而是没必要。
  
  “这八九百人之中,三月十一以后贪腐的人,一概罢黜。”
  
  “考成薄没有做好的人,一概罢黜。”江昭定性道。
  
  几位大学士沉吟着,相继点头,执笔披红。
  
  事实上,这样的判罚力度一点也不低。
  
  这八九百人之众,起码有有三四百余人是在三月以后犯的罪。
  
  三四百余人,约莫是汴京大小官吏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样大幅度的贬官,注定惊起滔天波澜。
  
  但,相较于查旧账而言,一刀切割无疑是更好接受一些。
  
  都说了是变法,不惊起波澜,又怎叫变法改制?
  
  两道奏疏都已传阅,江昭拾起方才执笔写的几道政令,传了下去。
  
  约莫半炷香。
  
  几位内阁大学士,不时皱眉,不时舒展。
  
  文书之上,合计三道政令:
  
  清丈土地!
  
  交子银行!
  
  重工商业!
  
  江昭望向几人,面色平和。
  
  关于吏治,短时间不会再颁下政令,以免政令过于繁杂,影响行政效率。
  
  相性之下,关于商人的政令却是可就此颁下。
  
  当然,也是一样的态度。
  
  关于商人的政令颁下以后,短时间不会再颁下大方向上有关商人的政令,顶了天就是修修改改,细化一二。
  
  “交子?”韩绛拾起文书,有些惊诧。
  
  建国初期,益州有人认为铜钱太过笨重,不便大额交易。
  
  为此,有几名颇有盛名的富商联合发行的了纸币,也即“交子”,持有者可凭交子到指定铺户兑换铜钱。
  
  然而,时间一长,富商财力不足,甚至有卷款跑路的迹象,就此引发了信用危机。
  
  天圣元年(1023年),交子的发行权收归官方,朝廷于设立益州设立交子务,官方信用背书。
  
  次年,首批“官交子”正式发行,规定了相应的纸制面额、流通期限和发行限额,并以铁钱为准备金,予以锚定。
  
  截至目前,官交子的发行已有四十余年之久,已然流通至陕西、河东等路。
  
  而结果嘛
  
  朝廷没事就超额印发交子,并由此导致货币贬值,根本没有半分信用可言。
  
  交子,已然名存实亡!
  
  事实上,交子于内阁大臣而言并不陌生。
  
  作为位极人臣的存在,几位内阁大学士可谓是一等一的见多识广,自是见过交子。
  
  不过
  
  “纸币,缺点实在太大。”
  
  韩绛叹道:“一则,容易损毁;二则,百姓都担心朝廷过度印发;三则,不太好流通。”
  
  事实上,交子的缺点还得添上一条“官吏盘剥”、“纸币造假”的问题。
  
  一旦涉及兑换交子,就时常有官吏常借机勒索百姓,以交子券磨损为由拒绝兑换,从而勒索钱财。
  
  百姓经历过几次,自是心生怨怼,不肯再用交子。
  
  纸币造假,则是典型的“低风险高回报”,不少流氓混混、仆从小厮屡屡造假,抓之不绝。
  
  其余几人,不时点头,持认同态度。
  
  先帝仁慈,但也着实是干了不少缺德事。
  
  什么“容易损毁”、“不太好流通”,都是表面上的缺点。
  
  真正的缺点就一条——官方没信用!
  
  百姓担心朝廷过度印发交子,自然不会存钱。
  
  “不要平民百姓存。”江昭摇头道。
  
  显然,他考虑过这些问题。
  
  “那要谁存?”吴充眯着眼,主动问道。
  
  “大商!”
  
  “官员!”
  
  江昭斩钉截铁的说道。
  
  “大商,不管是做手工纺织、陶瓷、盐,亦或是酒、茶的生意,都必须存五万贯以上的钱财进银行。
  
  一则,作为担保,作为商人有资格做垄断生意的的象征;二则,也是真心为他们好。其余的百姓、散户,有万贯以上家财的人,有资格存钱。”江昭淡定说道。
  
  无论是大商,亦或是有万贯家财的人,都已经算得上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再不济,也是一县首富级别的人。
  
  这样的大客户,或多或少都有些背景,也即杜绝了“造假钱币”的可能,小官小吏也肯定不敢盘剥。
  
  偏偏这些人还挺有钱!
  
  一旦天底下的大商都存钱进去,起码是几千万,乃至于上亿贯钱财。
  
  要是朝廷遇到了财政危机,就可从银行挪用一两年,再补上去。
  
  这也就是所谓的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
  
  至于,朝廷已经没了信用?
  
  不影响!
  
  凡是郡望背后,肯定都有朝廷大官,这些人不会轻易让皇帝胡乱印发交子卷的。
  
  更何况,存钱的人还有朝廷大官?
  
  “嘶~!”
  
  吴充一怔。
  
  该说不说,这还真挺有道理。
  
  商人不存钱,无非是担心朝廷胡乱印钱。
  
  毕竟,面对朝廷,商人无疑是处于弱势。
  
  可士人不一样,士人面对朝廷,还真就未必会怂。
  
  自古以来,与赵策英一样强势的皇终究是少之又少。
  
  反之,既然有本事强势,那就应该知道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公堂上下,沉寂起来。
  
  半响,唐介问道:“可万一取款额太大,交子铺取不了钱呢?”
  
  “那就规定在天底下指定的十座商贸繁荣的城市设立交子铺,大商必须提早三十日向朝廷申请,究竟是在何地取钱,取钱几何。”江昭抬眉道。
  
  “当然,此后不能叫交子铺,改名银行。”江昭补充道。
  
  如今,交子铺已经有了些人人喊打的迹象,还是改名为好。
  
  公堂上下,又是一寂。
  
  约莫一炷香,韩章睁开眼睛,点头道:“也好。”
  
  “可行。”吴充随即支持道。
  
  “披红吧。”韩绛附和道。
  
  唐介点头,予以认可。
  
  “言之有理,非与百姓共天下,而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文彦博少有的主动赞成道。
  
  江昭皱眉,没有作声。
  
  除了银行的建立以外,余下的清丈土地、以及重工商业,几位阁老都已经讨论过一次,却是没必要继续讨论。
  
  三道文书,一一披红。
  
  次日,政令颁下。
  
  清丈土地,设立银行,重工商业。
  
  一刀切割,连着罢黜四百余人。
  
  几道政令,一道更比一道让人震惊。
  
  顷刻间,惊起轩然大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