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师凯旋!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师凯旋!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师凯旋! (第2/2页)

但,偏生还真就是真的。
  
  毕竟,大相公就要致仕,根本没有胡乱上报数据的必要。
  
  兵部统计的相关数据,也做不得假。
  
  而且,军械监的炸弹,这种几乎是“跨时代”的军事武器,一旦布置得好,也的确有可能达成“马惊”的效果。
  
  “一雪燕云之耻啊!”资政殿大学士韩绛慨叹道。
  
  自檀渊之盟以来,大周与辽国相争,屡屡颓势,就连边疆士卒都被打得没脾气。
  
  这一次,一波葬送辽人五万五千铁骑,着实是扬眉吐气。
  
  其余几人相继点头。
  
  都是汉人,要是能站着藐视他国,谁又想低声下气的呢?
  
  这一点,无关利益,仅仅是与身份认同有关!
  
  文书传了一圈,重新落到江昭手上。
  
  “走。”
  
  江昭起身,招手道:“且一起入宫,上报喜讯!”
  
  一波就让辽国损失了足足五万五千铁骑。
  
  这样的功绩,要是不出意外,肯定会伴随着开疆拓土。
  
  区别就在于,开疆一州、两州、亦或是三州的差距而已。
  
  这样的功绩,定是得大肆庆贺、大肆通报、大肆传扬!
  
  下方,沈括面有迟疑,不知道所谓的“一起”包不包含自己。
  
  江昭一望,淡淡使了个眼神。
  
  这是一位难得的炸弹天才,近来就连火枪、火炮的研究,都有了不小的进程。
  
  沈括一震,心头大喜,默默一礼。
  
  于是乎,几人相继动身入宫。
  
  御书房。
  
  丈许木几,上置一沓奏疏,以及一副边疆堪舆图。
  
  赵策英批示奏疏,沉吟着,有些心不在焉。
  
  十万铁骑南征,这样的规模实在太过浩大,说是关乎国运也不为过。
  
  无论是大周,亦或是辽国,都输不起!
  
  也因此,赵策英却是不免分心注目于边疆。
  
  有着炸弹,以及源源不绝的钱粮供应,应该能赢吧?
  
  赵策英暗自嘀咕着。
  
  就在这时,司礼掌印太监走近,恭谨上报道:“陛下,内阁五位大学士,以及通政司通政使一起求见。”
  
  “五位大学士,通政使?”
  
  赵策英一怔。
  
  这种组合,一起求见?
  
  仅是一刹,赵策英就目光一亮,连忙挥手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十息左右,以江昭为首,六人齐齐入内。
  
  “拜见陛下。”
  
  六人齐齐一礼。
  
  “免礼。”
  
  赵策英摆了摆手,殷切问道:“江卿,可是边疆传来了军报?”
  
  通政司主管文书传达,内阁主管文书披红,治政运转。
  
  这样的组合一起入宫,绝对是与军报有关。
  
  “边疆传来了军报。”江昭点头。
  
  “如何?”赵策英连忙注目过去。
  
  江昭沉吟着,手中文书传过去,徐徐吐出两个字:
  
  “大胜!”
  
  大胜?!
  
  赵策英面色一一下子潮红起来,“唰”一下就站起身来。
  
  就连江卿都说是大胜,那绝对是大场面啊!
  
  文书入手,赵策英连忙拆开观阅。
  
  十页文书,记载的内容相当详细。
  
  从粮草消耗,到设伏布局,以及投掷炸弹造成的效果,都描写得相当详尽。
  
  此外,韩章记载下了关于布局的“最坏打算”。
  
  要是炸弹无法起效,就仗着边疆的钱粮底蕴守城。
  
  反正,新政实行,积累了相当丰足的钱粮,根本就不怕消耗。
  
  总之,就一个意思。
  
  韩某人有不小的功劳,但归根到底还是官家和变法者更有功劳。
  
  非有官家和变法者坚定变法,丰足钱粮,以大周的财政赤字,可能都不足以支撑十一万边军征战沙场。
  
  韩某人是小功,官家和变法者才是大功!
  
  一次偶然的胜利,并不代表着什么,但是变法的胜利,却是意味着国力的强盛。
  
  国力强盛,积弊尽去,那才是长期性的胜利,才是为国家“兜底”的胜利,才是有助于实现大一统的胜利。
  
  此外,炸弹立下了大功。
  
  炸弹的布局者江昭,以及创造者沈括,自然而然是真正的“大功者”。
  
  一通言辞,让赵策英颇为认同。
  
  国富兵强,方为正道!
  
  国力的压制,本质上就是以强打弱,要胜过天底下的任何兵法。
  
  “呼!”
  
  长吐一口气,赵策英闭上双目。
  
  半响,慨叹道:“朕有韩卿,实为先帝余荫之功。”
  
  “朕有江卿,更是苍天眷顾也!”
  
  熙丰四年,三月初七。
  
  自从辽军溃败,大军一路乘胜追击,已然攻下了应州。
  
  应州,中军大帐。
  
  文臣武将,肃然班列。
  
  不少人相视一眼,自有难以言喻的兴奋。
  
  这可是辽国啊!
  
  自从真宗皇帝签订檀渊之盟以来,辽、周二国不乏一些小型交锋,几乎都是以大周一方败北。
  
  辽国铁骑,战无不胜,甚至都已经到了让人闻之胆寒的地步。
  
  可谁承想,辽国竟是一波溃败,攻守易型?
  
  或许,燕云十六州真的有望归于汉土?
  
  主位,大相公韩章拾着文书,连连点头。
  
  经此一役,“韩章未足奇”的屈辱评价,就跟笑话一样。
  
  雁门谷一战,六万人就跑掉五千人。
  
  就这战绩,就算是放在武将中都是相当能打的存在,你敢说老夫“不足奇”?
  
  搞笑!
  
  “咳!”
  
  轻咳一声,韩章向下望去,分析道:“雁门谷一战,耶律洪基元气大伤,已然弃应州而逃。”
  
  “据斥候来报,新州、蔚州地界,耶律洪基已然临时增兵,坚守城池。”
  
  “既如此,大军便西进拓土云、寰、朔三州,不与之相争。”
  
  (如图:大致布局分布)
  
  此言一出,顾廷烨、王韶二人皆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新州、蔚州地界已经处于燕云十六州的“中段”位置,临时增兵,那就没必要特地损耗兵力攻伐。
  
  一则,临时增兵,攻城难度上涨,若是强硬攻城,未免有可能损伤太重,喜事丧办。
  
  二则,新州、蔚州地界已经处于燕云十六州的“中段”位置。
  
  若是拓土中段而不拓东、西两段,那大概率就会被左右夹击,开疆拓土但守不住。
  
  相性之下,应、云、寰、朔四州,都是典型的西段疆域,再往西就是西夏,一旦成功拓土,那大概率就能成功消化。
  
  瞥了一眼,帐中没有任何异议,韩章下令道:“着令,一万大军镇守应州,两万大军镇守雁门关、雁门谷。余下七万余大军,修整一日,北上云州。”
  
  “诺。”
  
  三四十人,齐齐一礼。
  
  三月初八,七万大军北上云州。
  
  云州之地,本是有着辽国的西京——大同府。
  
  但,辽国是契丹政权,实为游牧民族,素有“四时捺钵”的制度,京城并不固定,大军通常是跟着皇帝一起迁徙。
  
  三月时节,真正的京城是上京临潢府,大同府的兵力自是相当之少。
  
  不足十日,云州尽破。
  
  三月二十一,大军兵分两路,一部分南征寰州,一部分南征朔州。
  
  大军连连大捷,士气高昂,战无不胜。
  
  三月二十七,拓土寰州。
  
  三月二十九,拓土朔州。
  
  或许是担心皇位的稳定性,耶律洪基不敢再损失嫡系部队,仅仅是让人象征性的抢夺丢失的疆域,便不了了之。
  
  如此,五月初三。
  
  大军,班师回朝!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