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七十一章 暂理国政!

第二百七十一章 暂理国政!

第二百七十一章 暂理国政! (第1/2页)

熙丰五年,一月初七。
  
  中书省,政事堂。
  
  丈许木几,上置文书、砚台、毛笔、褚纸、清茶。
  
  江昭不时拾起文书,注目一二。
  
  自其以下,其余五位内阁大学士,一一肃坐。
  
  “近来,主要有五道文书较为重要。”
  
  江昭注目着,传下去其中一道。
  
  “其一,颖州巡检欧阳修,不幸病故。”
  
  江昭平和道:“礼部上呈了相关文书,主要是关于欧阳修的追赠拟定,以及谥号拟定。”
  
  欧阳修死了!
  
  自从熙丰元年被贬谪为黄州巡检,欧阳修几乎是天天都在被贬谪,天天都在走马上任。
  
  贬谪黄州,一瞅着就要上任,吏部就连忙下达文书,将其贬青州。
  
  一瞅着就要上任青州,吏部又连忙将其贬谪蓟州。
  
  一瞅着就要上任蓟州,吏部又连忙将其贬至畋州
  
  如此,往复不断,常年都在赶路,走马上任的道路可谓相当之艰,沿途更是颠簸不断。
  
  六十余岁的老人,连着几年折腾,怎么可能扛得住?
  
  于是乎,欧阳修病了。
  
  于熙丰四年八月病重,连病了百五十天,还是未能抗住病灾,不幸病故,享年六十有三。
  
  “唉!”
  
  江昭有点伤心,唯有无声叹息。
  
  文书传下,几人传着传阅起来。
  
  其中,关于追赠,礼部拟定为赠太子太师,允划田十顷为墓地,可修建享堂,以此作为祭祀。
  
  这样的追赠,并不算“薄”。
  
  当然,也不算太重,基本上就是内阁大学士的平均水平。
  
  至于谥号,礼部拟定了三种:
  
  文定、文恭、文成!
  
  守正有定,文治笃实,也即文定。
  
  恭谨有礼,文行谦和,也即文恭。
  
  文才有成,功绪浅微,也即文成。
  
  三大谥号,文定为中上,文恭为中等,文成为末流。
  
  约莫百十息,文书传回江昭手上。
  
  五位内阁大学士,齐齐注目过去。
  
  欧阳修是大相公的政敌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人人皆知。
  
  关于欧阳修的追赠,以及谥号拟定,主要还是得考虑大相公的意见。
  
  “关于追赠,还是有点过低。”
  
  一句话,定下基调,江昭垂手,徐徐道:“不若就赠太师,追康国公吧。”
  
  “至于谥号,三大谥号都太低,未免辱没一代文坛领袖。以江某之意,就上文端吧。”
  
  “如何?”江昭注目过去。
  
  持政稳重,品行端正,也即文端。
  
  这是偏上乘的谥号,在以“文”开头的二字谥号中仅次于文正、文贞、文忠。
  
  江昭并没有从追赠、谥号上打压欧阳修的意思。
  
  不诛心、不毁誉私德,这是追封已故者的政治默契。
  
  毕竟,但凡某人有资格决定政敌的追赠,并给政敌上谥号,其实就已经意味着此人是政斗的胜利者。
  
  胜利者,就该有胜利者的度量和姿态!
  
  打压死人,那是无能之辈,度量狭小的做法。
  
  贬低政敌,本质上也是在贬低自己,除了说明自己打的是简单模式以外,没有半点好处。
  
  也因此,江昭非但没有打压,反而有重封的迹象。
  
  其余几人,相视一眼。
  
  “大相公实是大有度量。”资政殿大学士韩绛主动附和道。
  
  韩绛与欧阳修是传承自一脉的人。
  
  自富弼大相公传承下来,赵概、欧阳修、韩绛,都是同一派系的人。
  
  有此渊源,即便韩绛与欧阳修交情不深,却也希望见到欧阳修被“善待”。
  
  其余几人,亦是相继附和:“大相公大有度量。”
  
  “其二,报纸宣传问题。”
  
  江昭平和道:“凡事都讲究师出有名,军中也不例外。”
  
  “报纸,关乎舆论导向。国子监祭酒曾布上奏,希望免费刊印一些报纸,于在军中传播,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可。”
  
  “亦可。”
  
  几人相继附和。
  
  作为影响舆论的大杀器,难得官家御驾亲征,报纸恰好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至于免费,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份报纸,成本价也就三十文钱而已,对于百姓来说可能算得上贵,可对于朝廷来说,根本就是毫无负担。
  
  “其三,权知开封府章衡上奏,希望京中严打,清扫地痞流氓……”
  
  ……
  
  御书房。
  
  丈许木几,楮纸铺陈,赵策英手执朱笔,作沉思状。
  
  其上,却是已书就了三道名字。
  
  江昭、赵伸、张鼎!
  
  “嗯~!”
  
  一声满足的哼吟,引得赵策英注目过去。
  
  就在其脚下,横置着一根小板凳,景王赵伸小手掬着蜜水,小脑袋摇来摇去,小口啜饮,好不乐乎。
  
  “慢一点,莫要呛着。”
  
  “嗯嗯。”赵伸啜着蜜水,连连点头。
  
  赵策英摇了摇头,抻着手,朱笔轻落。
  
  太皇太后、向氏!
  
  两道名字书就,朱笔却并未就此落下,反而不时悬于两道名字之上,俨然是要划掉其中一人。
  
  赵策英沉吟着,眼中闪过些许迟疑,罕有的犹豫不决起来。
  
  以赵策英的性子,有资格让其犹豫不决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简单。
  
  事实上,这却是在考量“暂理国政”的人选!
  
  所谓的暂理国政,主要有三大维度:
  
  其一,为名义主导者。
  
  其二,为实际掌权者。
  
  其三,为专项辅助者。
  
  其中,实际掌权者也即中枢核心,负责维稳政局,统筹兼顾,布政天下,大相公江昭肯定是唯一的选择。
  
  专项辅助者也就是统辖京中军卒的武将,负责防守京畿。
  
  这一职责,必须得是君王信任的重臣担任,且受选者必须得具备不浅的威望,以及一定程度的军队根基。
  
  就目前而言,肯定是从顾廷烨、王韶、张鼎三人中挑选。
  
  赵策英拟定让英国公张鼎留京镇守。
  
  毕竟,顾、王二人都是典型的统帅型人物,若是留京镇守,不免过于大材小用。
  
  也因此,实际掌权者、专项辅助者两大职责的人选都不难挑。
  
  唯有名义主导者,让赵策英颇为犹豫。
  
  准确的说,乃是名义主导者的“监护人”。
  
  所谓的名义主导者,也就是“皇权象征”。
  
  一般来说,皇权象征都是从皇太子、皇子、宗室重臣中三选其一。
  
  其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代替君王主持一些礼仪性的典礼。
  
  偶尔一些较为强势的名义主导者,也有机会是实际上的决策者。
  
  当然,若是以幼年皇太子、皇子为皇权象征,却是不免引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一类人为“监护者”。
  
  作为太祖一脉过继于太宗一脉的君王,为了安抚太宗一脉,宗正寺的两大王爷都是太宗一脉的人。
  
  赵策英并无近支血脉的宗室重臣!
  
  诚然,以赵士翊、赵士骞二人酒囊饭袋的水平大概率不可能掀起半分风浪,但为了以防万一,赵策英还是不打算让其掌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