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匈奴祭天金人!【求月票】 (第1/2页)
混元宫内,周易学完道经,习惯性的翻开黑色记事本,然后发现自己的功德,居然在快速增长。
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是十二两,但一眨眼的功夫,又变成了十二两二钱,接着是十二两四钱……
这么久以来,他是第一次发现功德数字居然还能这么变化,跟游戏中戴了增益戒指似的。
目光向下移动,一行行备注显现出来:
【霍去病处死匈奴皇族、单于阏氏,功德+2】
【霍去病处死匈奴皇族、伊稚斜叔父罗古比,功德+2】
【霍去病处死匈奴皇族、伊稚斜堂祖父藉若侯产,功德+2】
【霍去病处死匈奴皇族、伊稚斜之姐阿依妹,功德+2】
【……】
这一行行不断冒出的备注,看得周易有些疑惑,这是捅进匈奴皇族老窝了吗?
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哟,这是定襄北之战爆发了啊!”
周易拿起书架上的历史书,翻到了定襄北之战的记载。
历史上的定襄北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月份出塞,卫青没找到单于的主力,反而是赵信和苏建遇到了,两人一个投降一个打光手下只身逃回大营,汉军士气受挫,只得返回定襄休整。
五月份再次出击,斩杀了不少匈奴人,霍去病大放异彩,不仅一扫苏建失利的阴霾,还以八百部众斩杀2028人,不少都是匈奴贵族,功冠全军。
周易认真核对定襄北之战的名单,发现跟记事本上的备注不太一样。
比如单于阏氏,这位皇后是在河西之战俘虏的,并没有杀死,但这次却提前死在了霍去病手中。
还有伊稚斜的姐姐阿依妹,在历史上唯一留下的涟漪就是嫁给了复叛匈奴的赵信。
昨天赵信刚被霍去病的护体神雷轰成渣渣,没想到他命中注定的妻子,今晚也死在了霍去病手中……鸳鸳相抱了属于是。
死亡名单有出入,说明这次的战果将会超越历史上的定襄北之战,就是不知道这场大战下来,到底能收获多少功德。
周易希望能早点达到一斤,看看都有什么可以兑换的道术。
这会儿本来要睡了,但霍去病的大胜让周易心潮澎湃,睡意全无,他想了想,干脆起身来到外面,抬手敲了敲武媚娘的房门:
“媚娘,你休息了吗?”
一身睡衣的武媚娘打开房门,俏丽的脸上带着些许疑惑:
“正在看书,仙长可是有事?”
周易说道:
“定襄北之战爆发了,跟我一起去武成王殿,给霍去病卫青他们祈福。”
唐玄宗时期,设立太公尚父庙,专门用来祭祀姜太公和历代名将。
肃宗时期,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太公尚父庙改名为武成王庙,地位跟孔子的文宣王庙对等,十位历代名将担任从祭,这就是著名的武庙十哲。
各个时期的武庙十哲略有出入,比如唐代供奉的白起,到了宋朝时期,赵匡胤觉得杀俘的败类不配受香火,将他踢了出去。
同样被踢出去的还有吴起:不为母亲守孝是为不孝,杀妻求将是为不仁,换过三任主公是为不忠。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之人,怎么配享受我大宋的香火呢?踢了踢了!
另外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在赵匡胤看来有谋逆之心,而且还对君王不够尊敬,同样剥夺了在武庙享受香火的资格……话说没有兵仙的武庙,那还是武庙吗?
有人去就有人来,赵匡胤踢完人,又新增了管仲、范蠡和郭子仪三人加入十哲行列,世代享受香火。
从这个阵容来说,踢出去的白起、吴起和韩信,显然更能打一些。
至于十哲后面侍立的六十四将,关羽、张飞、邓艾、杜预、孙膑、廉颇等将领,也因品德问题,被赵匡胤踢出了武庙。
老赵一口气踢出了二十二位名将,还立下规矩不得增减。但赵佶上位后,这家伙直接把武将名单又换回了唐末时期,将赵匡胤的规矩踩在了脚下。
南宋时期,旧党又开始折腾武庙,有污点的一律踢出去,最后连赵充国都被拉出来充十哲的门面了……假如把踢出去的武将组队PK,估计能把十哲打得满地找牙。
明朝时期,取消武庙,文庙一家独大,武庙和十哲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很多现代人甚至都不知道武成王就是姜子牙,还在网上煞有介事的分析姜子牙没有入选武庙十哲的原因,讽刺感十足。
走进武成王殿,里面的布置跟文宣王殿一样,只有姜子牙一人的神像,没有十哲,也没有六十四将或七十二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