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314章 李隆基的令牌开张了!【求月票】

第314章 李隆基的令牌开张了!【求月票】

第314章 李隆基的令牌开张了!【求月票】 (第1/2页)

宋璟是开元贤相之一,在李旦二次即位之初,便担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只因看不惯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宋璟上书请求限制太平公主的权势,然后就被华丽丽的贬到了楚州担任刺史,接着又辗转好几个地方。
  
  历史上,宋璟直到开元四年才重新回到长安,担任刑部尚书。
  
  当时的丞相还是姚崇,但老姚动不动就搞小圈子,收受贿赂,还借职务之便打击异己,逐渐跟不上朝堂的发展和李隆基的规划,百官也人心浮动,贪腐之气逐渐在朝堂上蔓延。
  
  李隆基果断封宋璟为相,整顿吏治,朝堂为之一清,大唐这才有了二次发育的机会,人口、经济都获得了大跨步的发展,大唐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开元诸相每个都是顶尖人才,但每个人的侧重点又不一样。
  
  比如姚崇,制定大方向和战略目标是个好手,但心胸不怎么宽阔,张九龄弹劾他一次,他就直接把老张赶回了岭南老家。
  
  而宋璟擅长抓纪律,搞反腐,吏治方面无出其右,但就是为人迂腐死板,不知变通。
  
  至于卢怀慎、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人,同样也是各有所长,想要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就要懂得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人。
  
  现在,开元大发展还没起步,暂时只能由姚崇负责朝堂,那宋璟就委屈一下担任御史大夫吧,运用他不知变通的脾性,好好跟五姓七望和关陇贵族斗一斗。
  
  高力士将宋璟的名字记下来,又汇报了一件事:
  
  “兵部尚书张说,今日表左拾遗张九龄为监察御史,如今奏折刚送来。
  
  左拾遗是从八品上等职位,而监察御史是正八品上等职位,别看只是从八品变为正八品,但品阶却连升两级。
  
  很显然,张说很欣赏张九龄,所以才会如此大力举荐。
  
  李隆基想了想,对高力士说道:
  
  “封张九龄为御史台主簿,既然他是个人才,那就用在正地方。”
  
  御史台主簿是从七品下等官职,比左拾遗这个从八品高了三级……连升三级虽然是好事儿,但御史台主簿却不好做。
  
  既要审查百官,同时也要做好御史台内部的监管,另外整个御史台的车马使用、笔墨申请、资金调度、人手划分等等,都需要主簿拍板定夺。
  
  可以说,这是个主抓人事、办公、后勤等多种职能的官位,再加上御史台的特殊性,每天都要忙得脚不沾地。
  
  对张九龄来说,既是考验,同时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第二天,大朝会如期举行。
  
  朝会刚开始,各路官员就纷纷出列奏请李隆基,请求他放了博陵崔氏出身的崔日知,并及时安抚崔氏的情绪,否则消息一旦传回崔氏的大本营河北博陵,后果难以预料。
  
  李隆基看向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赵彦昭问道:
  
  “百官群情汹涌,赵卿有何感想?”
  
  这话很简单,就是让赵彦昭做选择题,你到底站皇帝还是站世家?
  
  赵彦昭这个人,纯粹是得了他父亲的荫恩熬资历熬上去的,中宗时期,他借着一个女巫师赵五娘的势,这才进入中枢,并一直到现在。
  
  虽然担任御使大夫,但他并没有行使过御史的职责,兢兢业业的在朝堂上当泥塑,谁也不得罪。
  
  现在李隆基让他表态站队,他居然选择跟世家站在一起:
  
  “臣认为,陛下之举确实颇有不妥……”
  
  他刚要绞尽脑汁琢磨一些【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言论,李隆基就默默从怀中掏出了他的黑铁令牌:
  
  “汝身为御史大夫,一不监察百官言行,二不弹劾贪腐之事,三不体察民情……大唐如今百废待兴,你却尸位素餐,妄图混淆视听,我华夏神仙明察秋毫,岂能让你蒙混过关,雷来!”
  
  “咔嚓——”
  
  太极殿上空突然响起一声惊雷,接着一道霹雳透过屋顶劈落下来,将赵彦昭劈成了一截焦炭。
  
  百官怔怔的看着这一幕,谁都没想到陛下真的能请动神仙。
  
  这下,要求释放崔日知的官员也不敢施压了,纷纷跪下来,高呼陛下圣明。
  
  死亡前面,这些人当场切换到了忠臣模式,非但不再为崔日知求情,反而开始拥护削减世家之策。
  
  事情出奇的顺利,但李隆基的敲打工作还没结束。
  
  他让人把崔日知一家子全都押解到朝堂上,然后拿着崔日知交代的财务明细问道:
  
  “崔日知,你家真的只有七口人,两百亩薄田?”
  
  崔日知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但心中还是存着一丝侥幸心理:
  
  “千真万确,陛下不信可以去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