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飞鸽传书 (第2/2页)
还让我特别吃惊的,老幺居然在部队驻地耍过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家境特别好,还是独生女儿,父亲是地方官员,母亲是教师。女方唯一的要求是必须男住女家,把户口迁过去。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被原来的女朋友发现了,到部队找他生气,还说了分手的话。要不是因为因为老幺退伍,以及蓝家对他太好,自己不忍心抛弃前女友,所以才与驻地女子断绝了关系。从这点说,老幺对蓝家还没有忘恩负义。在蓝家家道中落后,仍保持了那份感性,算是良心大大的有。
信中还一提到,老刘希望我多跟他写信联系,多交流,信息互通。我想这个问题,我做得不够好,老刘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要保持这份难得的友情。
当我读到父亲来信,在短暂的欣慰之后突然一阵酸楚。在深圳打工的泓儿遭到失去父亲的打击后总算知道关心起家庭来了。她跟她母亲寄去的五百元钱已经收到,并远远不够。这又是为什么呢?她母亲购买一对小猪仔328元,买肥料182元,这两项就是510元,还请劳动力耕田300元,她母亲生病在医院花了150元,这样就欠账460元,暂由我在父亲那里存款垫支。泓儿还跟她弟平儿寄来了一百元零零花钱,也做得对,钱不在多少,是当姐姐的一片心意。此时,大嫂和她小儿子仍住在我们父母家,没有独立出来,油盐柴米全由老人负责,给大嫂减轻不少开支。看来,老父亲对后代还是够够宽容的,没有一点外心。大嫂还有个心愿,就是建议泓儿在外面不要与外地人谈朋友,尽量找家乡人成个家,这样对家里也多个照应。还叫她挣钱要节约用,不要浪费。有了钱尽量跟家里多寄些,减轻经济压力。用不完的就帮她存在老家,以后安家用得着。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泓儿得知母亲经济困难,又追加了五百元,平儿寄回了一百元钱,家里就不欠账了。
父亲代笔帮大嫂为我写了一封信,我读后,感觉她在感谢我对处理大哥后事的帮助,感谢我对泓儿与平儿的关照。其实,在我心里,是对大哥大嫂的感恩。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是亲兄弟,不存在感谢二字。大嫂虽不识字,但她出于礼节来这封信也没有不妥的地方。
父亲春节去学校算账时,已经没有多少钱可领取了。学校老师的工资都是去贷款发的,按人头每人预支一百元作为基本生活费,这跟二中的小向老师说的情况完全吻合。看来这地方财政确实是发不起工资了。我能在外面创业,跟学校节省了一笔开支,也更好地改善了自己与家庭经济状况,一举三得。
父亲以前是生产队的会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认真与细心是他的优点。他帮我办事我特别放心。他已经年近古稀,身体还有支气管炎,走路喘气,但还能经常到学校去,打听情况,及时给我写信,反馈老家与学校的情况,我很欣慰。
我从父亲来信得知,清流学校领导班子换人了。我最敬佩的恩师覃老师已经升为***,做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老黎校长做专职书记,协助老覃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原来的副校长也办了停薪留职去省城重点高中教数学,获取高工资。原来的教导主任升为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看来,这变化还真大的。还有就是物价,老家的猪肉原来才三四块钱一斤,现在七块多元,差不多翻倍了。工资不涨,物价飞涨,老师们也吃不消了。连副校长都去打工了,这情形让我产生了一种压力,就是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