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1章 论道

第31章 论道

第31章 论道 (第1/2页)

华盖殿中。
  
  朱瞻基身边侍候的宫人都出了外间,殿中只有李显穆和他两个人。
  
  “老师有话要和学生说?”
  
  “如今先帝诸事都算是做完了,陛下对为皇之事也渐渐熟悉,臣今日在这里,是想要问问陛下,想要做个什么样的君王,又对自己未来的执政生涯有什么展望呢?”
  
  朱瞻基闻言有些疑惑,“自然是做个明君。”
  
  “明君很多,各有不同。
  
  陛下是想要做汉文帝那样的明君呢?还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呢?
  
  是我朝太宗皇帝那样的明君呢?还是先帝那样的明君呢?”
  
  李显穆笑着问道:“陛下是想要开疆拓土,还是注重文治民生。
  
  是想要将如今大明的各项制度坚持下去,还是要改革为大明后世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具体的制度。
  
  是想要做些大而化之的贡献,譬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想要具体做一些千百年后都清清楚楚会被记住的事呢,譬如太宗皇帝迁都北平,譬如太祖皇帝重修长城万里。”
  
  李显穆说的很是轻松,可朱瞻基的脸色已经凝重起来,这是从未有人提到过的事。
  
  每一个皇帝都会被教育着做一个明君,可从来都没有人说过到底什么样才是明君,好像那些古来贤明的君王,各有不同。
  
  “老师觉得哪种更好呢?还请老师教我。”
  
  李显穆稍微挪动了下身子,舒缓下筋骨,而后淡淡道:“依我的看法,那就要看王朝当时的主要矛盾,明君便是能解决矛盾的人。
  
  秦汉之交、隋唐之交,这种一个经历了长时间战乱,天下已然破败不堪的时期,人心思定,百姓渴望安定,国库空虚,国力疲弊,那自然就要休养生息,汉文帝为最上等。
  
  待国库充盈,民间长久安定,而外部有威胁时,便要主动出击,击垮外部的威胁,以保护政权,汉武帝前期,经过文景之治,府库充盈,而匈奴威胁日渐强大,于是果断出击匈奴。
  
  唐太宗时期,因为隋炀帝导致天下大乱,人口从五千万锐减至一千万,大片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国家疲弊不堪,所以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以及人口。
  
  所以唐太宗主抓文治,尽量慎战、少战。
  
  同时,唐初面对的外部威胁也非常大,唐太宗抓住极小的窗口期,一举解决外患,但他很是清醒,对外的战争是为了让国内有稳定的发展恢复环境,所以武功极盛的唐太宗并没有走上穷兵黩武,不断征讨的结局。
  
  反面的例子便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后期,在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情况下,依旧遵循前道,于是有亡毁之祸。
  
  所以,做事不能因循守旧,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矛盾,而皇帝以及大臣,便有不同的职责。”
  
  主要矛盾!
  
  这四个字一出来,就让人觉得振聋发聩,而解决主要矛盾就能让天下大治,朱瞻基用这个理论略微一推算,便发现历史上很多事都有了解释。
  
  他有些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只能勉强压着,声音有些低沉的问道:“老师觉得大明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李显穆坐直了身子,郑重道:“大明经过太宗皇帝以及先帝的治理,暂时并没有太大的需要举国之力守御的大患,陛下觉得呢?”
  
  “是这样。”
  
  “经过太宗皇帝和先帝的治理,大明整体上称得上治世,国库并不空虚,国力也不衰颓,而是昂扬向上,陛下觉得呢?”
  
  “没错。”
  
  “所以如今的大明没有生死存亡的矛盾,可恰是这种情况最是危险,因为危机就潜藏在繁荣和鼎盛之下,让人不由自主的忽视,要知道唐朝的安史之乱前,可是开元盛世!”
  
  “还请老师教我!”
  
  朱瞻基肃然望向李显穆,郑重道:“如今天下唯有老师有这样的真知灼见。”
  
  “臣受大明四代帝王厚恩,自会尽心竭力。”
  
  “宋朝真宗、仁宗时期,算是宋朝最为和平的一个时期,宋仁宗也算是一代明君,贯穿整个宋仁宗时期的主线,便是改革,诸如庆历新政等等,一直到神宗、哲宗年间,新旧两党不断在争论如何改革。”
  
  “为何如此呢?因为时间到了仁宗年间,开国的制度便已然不能适应当时的宋朝,而拖累了天下社稷。
  
  先帝在位虽然仅仅只有一年,但却废除了许多太祖太宗的政策,这便是其中原因,大明建立六十年,太祖当初定下的政策,许多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大明。
  
  臣是太祖的外孙,幼时由太祖教养过数年,曾经问过太祖为何制定政策,所以对当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最是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