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7章 不忘

第37章 不忘

第37章 不忘 (第1/2页)

蹇义深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却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虽然他也喜欢那种掌握大明数万官员权力的感觉,但如果这种感觉的代价是让天下停滞乃至于衰颓的话,那他宁愿不要。
  
  这是他读了数十年圣贤书所炼就的一身傲骨,他绝不会让自己变成祸乱天下的奸佞之臣。
  
  蹇义望向了李显穆,恰好李显穆也正在看他,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好像是没有看错,刚才李显穆好像是对着他微微的笑了一下?
  
  但转瞬即逝,他甚至觉得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在他有些怀疑人生的时候,殿中已然开始纷然向皇帝推举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朱瞻基听着这些推举,不时微微颔首,好像是在表达着认同,待几人说完后,他望向李显穆,淡淡笑道:“老师可有什么要推荐的人选吗?”
  
  李显穆淡然道:“臣没什么要推荐的,但对于新的吏部尚书人选,臣有一些话要说。
  
  方才诸位公卿所推举的人选,各有长处,也都是精干之人才,但所谓术业有专攻,人有长短,譬如方才诸位都不推举大司徒,便是因为大司徒擅长经济之道,户部离不开他。
  
  吏部尚书掌握着天下文官的考选,世人称之为天官,乃是仅次于礼部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如今,吏部尚书之职,至关重要。
  
  概因,如今的大明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若是一个不慎,大明就会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朱瞻基缓缓坐直了身子,其余殿中诸人也都纷然挺直了身子,望向李显穆,众人皆心知,李显穆这是又要放炮了,又要说一些关键性的、可能决定天下事务的大事了。
  
  他总是这样!
  
  在不经意间就说出影响九州万方的事情。
  
  “历史上有各种治世,譬如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
  
  治世与盛世的区别,应该不用我再为诸卿解释了吧。”
  
  众人自然齐齐点头,治世和盛世的区别,其实很大,或者说治世>盛世,盛世主要指的是国家强盛、经济富裕。
  
  当然,这种富裕也是封建国朝的富裕,历史上最有含金量的盛世,大概就是开元盛世,即便是贫苦人家也有存粮,且社会治安也比较好。
  
  而治世,指的是政治清明,这其实比盛世更难。
  
  众所周知,经济富裕是需要时间来发展的,唐朝初期,由于被杨广那败家子,把天下人口霍霍没了百分之八十,导致生民凋敝,就算李世民是神,也不可能二十年就恢复人口,所以贞观盛世是不可能的。
  
  政治清明,是一件即便在现代国家也非常难的事情,这需要统治者个人有极强的掌握以及政治道德,这就不得不提,最有含金量的治世,贞观之治。
  
  李世民以一种极度的、甚至堪称自虐的自控力,压抑住了一个封建君王百分之八十的欲望,他这种觉悟,在整个两千年封建王朝之中,是佼佼者。
  
  甚至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对皇帝要求本就不高的道德水平,拉低了他的上限。
  
  “方才我举例的那些治世,诸位应该看出来了,都是王朝建立初期的时候,而王朝建立初期没有治世的,都已经灭亡了。”
  
  李显穆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说出了很让人害怕的话,让殿中所有人的眼皮都是一跳,有人甚至不由自主的苦笑起来。
  
  “大凡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总是吏治清明,君臣之间携手共治,于是一个国家开始强盛,继而向外征讨,在内则铸就盛世,这便是一个王朝的巅峰,但巅峰意味着以什么?
  
  意味着开始走下坡路了!”
  
  李显穆的声音相当沉重,他继续向着所有人质问道:“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多年病痛难道是一日之疾吗?
  
  是因为,早在巅峰到来之前,吏治就已经败坏,只是过去吏治清明的惯性,还在推着庞大的王朝向前走。
  
  那些君臣还在沾沾自喜于王朝的繁荣,却不知危险就在繁荣之中。
  
  安史之乱前,唐明皇李隆基还沉浸在开元盛世和天宝年间的万国朝拜之中,洋洋自得呢!”
  
  “说得好!”李显穆话音刚刚落下,朱瞻基就猛然击掌大笑,“这才是朕想要听到的话,这才是真正有见地的意见,老师你继续说,诸卿也都好好听着。”
  
  李显穆先向朱瞻基拱了拱手,而后接着道:“于是当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君臣想要改变,却发现处处使不上劲,到处都是窟窿。
  
  吏治亡、王朝亡!”
  
  李显穆环视殿中诸卿,沉声道:“大明建立六十年了,人已经换了差不多两三代,地方上有几十年都不曾动过刀兵,那些经历过乱世的人,渐渐都去世了。
  
  那大明的吏治呢?
  
  即便不用我说,诸位也都知道,吏治是注定不好了,这些年因为有海外白银的输入,所以大明的财政一直都没有出现问题。
  
  但我一直都记得,这些年朝廷的开支在稳定上涨,其中损耗上涨了半成,皆被混弄过去了。
  
  我特意让人在浙江省某县悄悄核对过土地册,在册的土地,甚至比洪武三十年时,还缩水了一小部分。
  
  这是为什么?
  
  想必不用我多说了,难道是统计失误吗?还是那些田地弃耕了?
  
  亦或者……
  
  有人公报私囊,将那些田地兼并后,不为朝廷交税了呢?”
  
  皇帝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盯着夏原吉道:“夏卿,真有此事?”
  
  往昔的报告中,是不报告这些的,因为清账田地是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夏原吉也有些踌躇,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上次清丈土地还是在永乐五年,户部收取地税时,是按照在册的土地收的。”
  
  朱瞻基的脸色更难看了,他又不傻,土地少了,税却一样,那百姓的税不就多了。
  
  “朕的钱!”
  
  朱瞻基毕竟是个年轻人,愤然道:“他们敢把朕的钱揣到自己怀里!他们找死!”
  
  皇帝的愤怒让在场众人都缩了缩脖子,夏原吉倒是不担心皇帝因为这个责罚他,毕竟这和他没关系,朝廷不清丈土地,他又不可能知道下面的土地变动。
  
  能不出大乱子把税收上来,让朝廷的各项开支都有钱花,他这个户部尚书就有功。
  
  汉朝的桑弘羊为了汉武帝搞钱,发明了人头税,把天下搞得户口减半,皇帝也照样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