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星宿川,沈沧溟!(6\10) (第2/2页)
郭令公道:“郡主宽仁。”
李知微道:“郭公是来拜访父亲的吧,又有什么事情吗?”
郭子仪摇头,道:“长安平定,我只是和元帅殿下谈论追击叛军的事情而已。”
李知微手里的书卷抵着下巴,眸子微微瞪大,用自然的小女儿姿态,天真烂漫模样,好奇道:“叛军啊,我在阿耶那里看到过。”
“那些人都是些什么啊,要百人追击。”
这不是不能说的事情,郭子仪便将其中的几个有名有姓的大将都提了,李知微道:“都是些大恶贼呢,只是我记得,里面怎么还有几个品级很低的人呢?”
“我记得有一个,好像叫做……”
“沈沧溟?”
在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李知微注意到了,郭令公脸上的神色有些变化,那该是什么呢,是恍惚,是遗憾,是痛惜,是复杂。
“郡主的记性很好。”
“星宿川的沈沧溟”
郭子仪看到郡主似乎有兴趣听,看着自己的儿子,摸了摸他的头,想到郡主刚刚的照顾,就道:“他今年,得有四十二岁了。”
李知微好奇道:“他打过什么仗吗?”
郭令公言简意赅:“开元二十六年,参与夺回吐蕃控制的盐泉城之战,有板荡之功。”
“天宝元年,在王忠嗣的麾下,参与青海湖大战。”
李知微笑:“那年我刚出生呢。”
郭令公道:“是这样,后来,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节度使王忠嗣被调走,奸相诬陷说王忠嗣有反叛之心。”
“再然后,天宝八年,强攻石堡城。”
“大唐边军,包括安仁军在内。”
“死了六万。”
“安仁军满编一万,基本重编。”
李知微的微笑凝固,就算是她,也能瞬间意识到,一道悬崖般的存在,出现在了那个年轻骑将面前。
但是命运似乎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
郭子仪道:“同年,王忠嗣去世了。”
“石堡城又丢失。”
“沈沧溟求冤,被发配镇烽燧。”
“之后,应是怀恨在心,竟然胆敢反叛我大唐。”
李知微道:“沈沧溟来的时候,也滥杀无辜吗?”
郭子仪道:“叛军的数量是很多很多的,郡主。”
他不能说得太明白,但是他不相信那个男人会把刀挥向百姓。郭子仪拍了拍自己的儿子,道:“郭暖,拜别郡主。”
郭暖老老实实行礼告辞,看着那位姐姐噙着微笑,像是仙女一样,一直走远了,还在回头去看。
他只见过一次李知微。
但是后来的他觉得,就是这一次的见面,让他这辈子都倒霉,因为错误的印象,让他对李家女儿都带有了一层憧憬和滤镜。
需要和李氏联姻的时候,在亲族看勇者的目光中奋勇上前了。
他娶了另一位李家的公主升平公主。
后来还有醉打金枝的故事流传下去。
只是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个懵懂,不解的孩子,而郭子仪走出元帅府,想着王忠嗣的暴毙,安仁军全军只有一万人,当为了圣人一口气就攻下石堡城的时候,几乎全打光了。
对圣人来说,只是换兵的事情。
年轻的沈沧溟站在那里,握着刀,他回头。
最初的将军也好,王忠嗣也好,还有安仁军。
那些教他武功,那些和他打架。
在战场上唱歌,喝酒,看着星星说家乡的人,那些让他缝衣服,那些带着他去练刀,把他吓唬得要死,然后胜利之后,用手用力揉他的头说小子,做得不错的人。
都已经不在了。
沈沧溟啊……
郭令公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悲悯,遗憾,恨铁不成钢,这不只是针对于沈沧溟,而是对那位不能提起的圣人,王忠嗣也好,强攻那一座石堡也罢,都是圣人一念起落而已。
“为之奈何呢?”
李知微站在门口相送,忽而好奇,问道:
“他为什么会被选入青海湖大战呢?”
郭令公知道这个小女孩的不同,他沉默很久,念诵熟悉的战报,道:“开元二十六年,吐蕃四十万众入寇,至安仁军,浑崖峰骑将盛希液,率五千人击破之。”
“沈沧溟也在那五千人里面。”
“他是冲阵副将。”
五千,破四十万?!
李知微怔住,于是沈沧溟这个人身上的煞气,他的过去,一切似乎都通明了,郭子仪站在那里,他带着遗憾,落寞,和一种为将帅者最炽烈的心痛。
似乎在看着过去,那战场上倔强而毫无畏惧的少年。
说出了最后让李知微失神的一句话。
“那一年,他十六岁。”
【六月,吐蕃四十万攻承风堡,至河源军,西入长宁桥,至安仁军,浑崖峰骑将盛希液以众五千攻而破之。】——《旧唐书》
而在此刻,遥远的,波涛汹涌的泾河之中。
就在巨蟒即将真正威胁到周衍生死的时候。
星宿川的沈沧溟。
睁开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