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皇帝不急 (第1/2页)
如今青州城的局势微妙之极。
原知府因勾结西梁王被镇北王软禁在府中,镇北王想派自己人接任,西梁王却不肯松口,两边往来争执了数月,闹到户部那里。户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索性撂下这个烂摊子,只说“待两王商议妥当再定”……
如此一来,青州的民政、赋税、市集管理全扔给了秦同知。
如今的秦同知,莫名其妙就掌控了青州城的实权。
至于眼下刚刚成立的青州卫……
在大乾的卫所体系中,青州卫属于府军卫范畴。
这和镇北王麾下十六卫边军性质截然不同。
镇北军十六卫常年驻守边境,归镇北王直接统领,士兵只认将印不认朝廷。
可青州卫是新设立的府军卫,名义上,是归兵部节制的。
和早前的青州府军一样,青州卫驻守青州府城及周边要地,主要承担三项核心职责:
一是守护城池、维护地方治安。青州地处边地咽喉,流寇盗匪屡禁不止,需青州卫常驻巡逻;
二是掌控运输通道,南来北往的粮车、军械都要经青州卫盘查护送,相当于掐住了朝廷向边地输送物资的半条命脉;
三是练兵,卫所下辖的官田,需由军户或者佃农开垦,以保证粮草供应,保持战斗力,随时听候调遣。
而指挥使作为青州卫的最高长官,按制统领三千人马。
下辖三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再分十个百户所,从城防、运输到屯田,全由其一手调度。
这三千人马看似不多,却是在边军体系之外新募集的兵力。
更关键的是,青州卫虽名义上归兵部管,可人事任免权却牢牢攥在镇北王手里。
三个千户中,有两个是镇北王的心腹旧部,分别掌控运输和城防。
只有一个千户,交给林川自行安排。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这是镇北王刻意布下的制衡之局。
眼下青州城的换防正按部就班地进行,过程也繁琐不堪。
原本驻守青州城的,是西陇卫的一支千人队,如今要分批撤出:
先是负责城防的士兵,需与青州卫的人逐岗交接。除了城头箭楼与城门,还有城墙马道、护城河、瓮城、暗堡等关键区域,甚至防御设施的每一个部件,都要一一核对,详细移交。稍有差池就得重新检查,光这一项,就耗了十天。
接着就是营房和管理事务的交接。不光军械库、粮草库的储备要与文书对应,还要移交城防记录、治安案卷、物资采购等各种卷宗……
要知道,当初西陇卫匆匆接管青州城防,本就是一个烂摊子。
如今新成立个青州卫,上来就锱铢必较。
各种缘由,难免不让人猜测。
私底下,西陇卫将士也是怨声载道。
接连几日,双方已经起了数次争执,吵得面红耳赤。
……
陈小七蹲在牌匾下,指尖碰了碰那道暗红痕迹,凑近鼻尖闻了闻。
心里隐约有了数,低声问秦同知:“大人,这事儿……还要往下查吗?”
秦同知听见这话,点点头:“查!必须查!而且要一查到底!”
他伸手指着被污的牌匾,“这是青州卫指挥使司的门面,也是我青州府的脸面!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干这种勾当,明摆着是挑衅!今日不查清楚是谁开的坏头,往后还会有人敢在咱们头上撒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