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战争财 (第1/2页)
永和二十四年。
一月五日,小寒。
北归的商队,带来了南方乱局的消息。
去年连绵大雨带来的秋涝,江南多地颗粒无收。
立秋刚过,宣州城郊亭山的乱民便举着“分粮济贫”的旗号起事。
为首的是曾在吴越军当过百户的程阿三。
他趁着宣州守军调往浙西戍边的空当,率数百亡命之徒夜袭城门,守军猝不及防,宣州当日便破。乱民冲入府衙,杀了贪腐的宣州知府,打开官仓将粮米散给饥民,不过五日,又接连拿下下游的池州、歙州二城,沿江乡野的流民、逃兵争相归附,队伍竟扩到了近十万,扬江航道一时中断。
消息刚传到吴越王所在的杭州,数日后,岭南韶州又爆动乱。
当地俚族土司联合盐枭,以“官府强征盐铁重税”为由,率俚族勇士、盐丁围攻韶州城。乱兵架梯登城,城内不少受苛税所迫的平民竟在暗处相助,不过半日便破了城。他们杀了韶州税使,烧了税卡,还截了贡银船,引得周边英州、连州的流民纷纷响应,当地官府急调府兵镇压,却在清远县遭乱兵伏击,折了三千精锐。
这边烽烟未歇,立冬刚过,西南的武宁军与荆襄军又起刀兵。
起因是武宁王麾下兵卒在荆襄王辖地的潭州强征粮草,不仅抢了粮商的货栈,还伤了荆襄王的亲卫。
荆襄王以“侵我藩地、辱我部属”为由,调两万兵马封锁了武宁王的衡州粮道。
武宁王不甘示弱,亲率三万骑兵突袭荆襄王的澧州营寨,连烧三座粮仓。
两位藩王各拥西南兵权,交火后竟毫无顾忌。
短短半月,湘北、黔东的辰州、锦州等城便遭兵祸。
溃兵趁乱劫掠,百姓逃入深山避祸,不少村落竟成了空城。
不到三个月,江南、岭南、西南三地先后乱起,或因粮荒,或因苛税,或因藩王争利。
原本便四分五裂的南方大地,彻底成了烽烟炼狱。
青州城。
青州卫指挥使司。
林川正和胡大勇等人开会。
“大人,铁林谷密报。”
亲卫东子进来,把一封盖了火漆的信放在桌上。
林川拆开信封,打开密信看了几眼,笑了起来。
“武宁王遣人赴铁林谷,求购三棱箭簇两万、战刀两百……”
兵器生意果然上门了。
自去年兵部将铁林谷的三棱箭簇定为边军标配,这箭簇便成了各方势力眼热的硬通货。
各地藩军们跟风仿制,可箭簇的质量远比不上铁林谷出产的。
不论是铁料的硬度,还是穿甲效果,都差很多。
这里头没有什么别的秘密,就是炼铁工艺和材料的差距。
有这么好的箭簇,自然就会有更优质的战刀和战矛。
铁林谷的战兵们所使用的战刀,早就从边军配发的腰刀升级换代成铁林谷的自产战刀,刀身比制式刀更窄更长,接近赵铁匠给林川的那把百炼横刀,韧性和破甲性能都远超制式刀。
其实之前早有别的卫私下托人求购,只是铁林谷先前一直保守,没敢敞开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