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倨后恭的高句丽使者 (第2/2页)
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要知道,玄武门对套尚未的李二,可是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话,那是没半点儿抵抗力的,此刻看到这样一份足以告慰祖庙的功绩已然逐渐成型,那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可还没高兴多久呢,李二目光右移,却看到是太子李承乾亲自整理呈上的关于漕运积弊的详细报告。
打开一看,上面罗列的数据,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每年以“漂没”,“损耗”为名损失的粮帛足以支撑一场中等规模的边境战事!
而各地关卡巧立名目收取的“过闸费”,“泊岸银”层层盘剥,最终都转嫁到了国库和百姓头上。
因管理混乱,河道失修导致的延误,对南北物资调运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报告条理清晰,证据扎实,显然下了一番苦功。
殿内寂静,唯有更漏滴答。
李世民缓缓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大唐舆图前。
目光扫过贯穿南北的运河脉络,这条帝国的生命线如今却显得有些臃肿不堪,被无数的利益节点和沉疴积弊所缠绕。
随着李二的指尖移向了东方。
最终落在了那片蔚蓝的,曾经更多被视为屏障的浩瀚海洋之上。
“海运……水师……”
李二低声自语,脑海中却浮现出百骑司密报中关于郑元寿一党与高句丽,漕帮隐秘往来的片段,还有登州剿倭缴获的,指向境外势力的证物。
那茫茫大海,未来将不再是天堑,而是在自己着贞观一朝,将化为通途!
更是大唐,乃至华夏未来,都必须守护的疆域!
而这一切!
都是因为,那个藏在东宫身后,躲在天上人间的奇人.......赵牧!
李世民一想到此,竟都有些恍惚了!
甚至记不清自从赵牧这小子出现,带给大唐多少变化了!
别的不说,光是国力日渐增强,那是绝对看肉眼都看得见的!
更别说.....其他一些隐形的好处!
一时间,李世民心中竟涌起天命二字!
瞬间心中也开始激荡万千!
“天若弗取反受其咎!”
“既然那小子是上天赐给我大唐的祥瑞!”
“那朕.....也不能再犹豫了!”李世民眼中最后一丝疑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帝王应有的决断。
翌日朝会,气氛凝重。
当郑元寿再次手持玉笏出列,以他那套熟练无比的“海运招致倭患,耗费国帑,动摇数百万漕工根本乃失民心之举”的论调,恳请陛下“秉持祖制,慎重行事”时,满朝文武皆屏息凝神,等待着一场熟悉的激烈辩论。
然而,御座上的李世民并未给他太多发挥的时间。
“郑爱卿。”
皇帝的声音平和地响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朝堂上细微的嘈杂,“登州市舶试点,数月税收已超往年同期漕运三成,此乃实绩。”
“漕运积弊,触目惊心,太子所呈报告,诸位皆已传阅,其中损耗贪墨,岂是祖制二字可以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