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章 它终于出鞘了 (第1/2页)
姜槐道不知道远在京城的家已经在朝着旋涡滑落。
他只知道刘州在长安办的是一堆狗屎事。
八月到现在,四个月过去了屁大点事都没做成。
还有脸写信问自己今年的俸禄什么时候给。
姜槐道有点后悔当初没信刘州的话了,也没料到余令真的能把长安打造成了铁桶。
如果余令这次立功回来……
以阉党的尿性,余令一定会被包裹成大功臣。
那先前自己看不起的这条狗,也有资格对自己龇牙了。
自己已经老了,再有几年就要乞骸骨了。
期望最大的孙儿如今还不是一个举人。
如果真是等到余令得势,子孙堪忧啊!
事到如今,姜槐道才知道自己着相了。
嫉妒余令年轻,嫉妒余令有本事,嫉妒余令身后有人照拂。
忌妒让自己没了分寸,一步错,步步错……
“该死的刘州啊,因为你的挑唆害了老夫的一世英名啊,如今屁大点事都办不好,你还是死在长安吧!”
刘州不是不想把事情办好。
在十月的时候他的手已经伸到了钱库。
那里放着都是账款,是长安府大大小小官员的俸禄,是那六百人保安队的工钱。
是接下来和蜀中做生意的本钱。
只要握住了这些钱,再加上布政司的调令,什么茹让,什么军户都不够看。
甚至在南宫这个死太监面前也能直起腰。
本以为终于要拨云见日,终于能将长安官吏从余令这个阉党的手里解救出来的时候.....
长安竟然来御史了。
今日的刘州实在忍不住了,他的一个侄儿已经被吊起来了。
扶着刀,带着满腔的怒火,刘州冲到了知府衙门。
此刻的知府衙门温暖如春,众多文吏坐在这温暖如春的衙署里,制定明年的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
去年也做了目标。
目标在昨日已经核对完毕,所有的政策全部落地,目标几乎是全部完成,今年要制定明年的目标。
目标就是土豆。
只要推广出去,麦粮大部分为税,剩下的土豆和麦子就可以作为百姓家的余粮了。
这样一来,长安的暮气就会少一分。
百姓要求的并不多,肚子吃饱就是盛世。
众官吏如今心头也是一片火热。
谁也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谁都想把事做好了,能落下个好名声呢。
百姓看到了希望,官员们也看到了希望。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衙署的大门突然被推开,寒风顺着门就钻了进来。
刘州大步走了进来:
“林不见,我艹你娘,你闹够了没有,把我侄儿放下来!”
“刘州,我肏你祖宗,你凭什么要求我把你侄儿放下来,他行商贾之事,利用你的关系收购土豆种。”
林不见猛地一拍桌子,怒吼着回道:
“他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恐慌,若不是茹县令挨家挨户的跑,把这事解释清楚,剐了他都不足惜!”
林不见没死,他跟着走西域的商队回来了。
他一回来就完了,刘州身后好不容易攒积的一点人直接挂在了城墙上。
那些人嚎了一天一夜才死。
如今都干瘪了。
别人家出丧把五六个抬棺的大汉累的气喘吁吁,从城墙头上放下来这几个,抬棺的五六个人跑得飞快。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像抬了一口空棺材。
林不见受的苦比袁万里还多。
自两人走散后袁万里好歹还能有头驴,有个仆随行,他林不见就只有一个人。
失散后发生了什么林不见没给任何人说。
但他回来后和袁万里一样性情大变。
以前是能以理服人绝对不会用其他的法子,如今话少了,大道理也少。
能用刀子,绝不说废话。
林不见有些后悔没听余令的话,过了甘肃,那可以说是色目人的天下。
他们只跟自己人讲道理。
自己汉人在他们眼里就是下等人。
在那里讲道理是活不下去的,他们身处大明的土地,却不承认自己是大明人。
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独立。
经历过这些,他才明白大明在经历什么,他才明白余令做的事情是多么的正确。
什么阉党不阉党,长安只要一乱,这大明的天下都要乱。
所以,余令做的是对的,这个时候已经不能讲道理了,什么简单有效用什么。
在昨日,他用雷霆手段又把一伙人挂了起来。
刘州的侄儿就在其中。
这个侄儿可是刘州的亲侄儿,不是那个没名堂的,刘州把他带在身边就是希望他能多学一些。
为将来做准备。
这小子一来长安就不安分,先是散播谣言说什么土豆明年不让种,借着恐慌起来后开始低价收土豆。
手段低劣,但百姓们不懂,只知道这话是从衙门里传来的。
长安的土豆,险些被这些人给抽了底。
林不见觉得自己还算仁慈,看在刘州的面子上,提前下手,给他的侄儿留了一个全尸。
若是等到今日……
今日他侄儿的皮说不定都被剥了。
刑房的文六指不见了,他去了哪里用脚指头都想的明白。
他那不堪的手艺,落到他的手里还能有全尸吗?
他最近都在买朱砂矿石了,都开始自己想法子去提炼水银了。
落到他的手里……
“你是御史,你没有权利用刑,长安府没知府,就算用那也该等到余令余同知回来商议如何用刑!”
林不见把手伸到怀里,随后将一方印玺拍在案桌上:
“同知的官印够不够资格!”
刘州扭头望着茹让,他知道,这官印余令走的时候是交给了他的。
他没想到茹让竟然把官印给了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