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公瑾,要不我们刺杀许子泓吧! (第1/2页)
“曹公。”
单经渡河之后,请曹操进军湡水各关寨之内,驻兵和汦水相望,且还请求曹操网开一面,放那些不愿归降的兵士离去。
只因,他们的家眷还在北方。
曹操欣赏赞叹:“真乃良将也,本相依你,如去则自去,并赠予钱粮。”
“丞相大德!”
单经深深一拜,感觉受到重视,心里好受了许多。
曹操道:“文固善守,治军极严,吾军至湡水数次进攻,竟丝毫不能寸进,令人敬佩啊。”
单经谦和的道:“丞相过奖了,罪将无进取之能,唯守成之力,因此借地利之故可紧守湡水,但若是丞相下令大军齐进,舍生而猛攻,则不能敌也。”
“嗯,”这话说来在理,曹操也是很受用。
同时也奇怪这等人物,袁绍虽提携擢升,却还不肯重恩拉拢,也是做虚不做实了。
一番交谈后,曹操看向刘备,啧啧称奇:“玄德啊,你可真是英豪也,单舟渡河以对千军,日后必成一段佳话。”
“言重了,”刘备拱手而下:“既是湡水已下,某便回许都了。”
“不再多留几日叙旧?”曹操意外的看向他。
刘备道:“从文固可见伯珪兄长旧部之处境,待攻城拔寨后,还请丞相开恩,有云长在此,便如某在。”
单经笑道:“云长也在营中?”
曹操道:“文固可归于云长帐下,他领三万兵马在后,随时给予袁绍雷霆一击。”
“袁氏大逆不道,定有天罚降至。”
“但愿如此,”单经闻言也是长叹了一声,若真能有所谓“天罚”这等异象,那他们归降便是顺应天意了,如此今后的日子将会好受很多。
……
常山临城。
袁绍听闻湡水归降的消息,反倒冷静了下来,特意招沮授、审配、郭图前来商议。
“公孙瓒降将的确难称忠诚,湡水如今已瓦解,曹军进至沙河,欲攻任县,恐怕不久便能到我临城。”
此城亦不算深厚,不好守也。
沮授奇怪的道:“主公对此不动怒?”
以往若是被人叛降,那可是要气急败坏、跳脚踱步,反复怀疑自己,气都要数日方才能顺过来。
“不必动怒,”袁绍满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我早知他们不可信任,这单经当初就被我轻易击溃,随后便一蹶不振,地位在公孙瓒军中亦是一落千丈。”
“如此心性岂能为将?如今他能携降兵靠着湡水地利之便,击退曹军两万人,斩杀数千,已是超乎预料。”
袁绍觉得,单经能够建功,多是因地利之故,靠着湡水的地形设防,方才能够多次击退曹公、曹仁。
可是沮授听完这话却是心里咯噔一下。
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主公看似变了,其实又没变。
因为虽有地利之便,却未曾将治军严格,明令禁止算在内,毕竟单经在湡水也不过只有几千人而已,能够多次击退曹操麾下两大名将上万人的进攻,已很是不容易了。
这可不是一句地利之便就能说明的。
此乃良将也,若能信重,以恩情拉拢,也许能守湡水更久,至少战至损耗大半再降,也可耗损曹军上万才对。
而且,若是单经归降曹操的事传开,日后公孙瓒旧部人人效仿,如何是好?
除非又打算打压这些幽州旧部,任用自己亲信,把他们的兵马都换走。
这样做,短时间内可以壮大二公子的部曲,可实际上会弄得人心惶惶。
“沮君,”袁绍轻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无需担忧,吾赵国依水之防线,就是用来耗曹操兵力的,他过湡水已是折损近万人。”
“过赵地之后,如何进我常山呢?”
袁绍深吸一口气,成竹在胸,目光明亮,虎躯一挺:“往年,我便是急,方才会节节败退。”
“如今遇事不惊,总揽全局,一切便可在掌控之中,进则精进,退则止损,将眼前战局精打细算,曹操定会满盈转亏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