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77章 天子亲迎!四小只的巅峰时刻!

第577章 天子亲迎!四小只的巅峰时刻!

第577章 天子亲迎!四小只的巅峰时刻! (第1/2页)

京城外的官道上,旌旗招展,人声鼎沸。
  
  往日里只有重大庆典才会出现的仪仗,此刻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锦衣卫与禁军将士手持兵器,维持着秩序,百姓们挤在道路两旁,踮着脚好奇地张望——这样的阵仗,他们只在当年北伐大军凯旋时见过,可如今北疆太平多年,并未听说朝廷有战事,众人心中满是疑惑。
  
  “这是怎么回事?陛下怎么亲自出城了?”一个老农拉着身边的商贩问道。
  
  商贩摇摇头,眼中满是困惑:“谁知道呢?前几日听说有船队从海外回来,难不成是带回了什么宝贝?”
  
  “再宝贝,也不至于让陛下和太子殿下,还有满朝文武都来迎接吧?”
  
  人群中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这阵仗背后的缘由。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驾!驾!”的吆喝声,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为首的四人,正是从勘察加返回的朱高炽、朱雄英、李景隆与徐增寿。
  
  四人一路快马加鞭,脸上还带着旅途的风尘,此刻正有说有笑——朱雄英还在念叨着没能去成美洲的遗憾,李景隆则在讲着美洲部落的奇闻,徐增寿时不时补充几句,朱高炽笑着听着,偶尔插言安抚朱雄英,气氛轻松愉快。
  
  可当他们转过一道弯,看到前方官道上的景象时,四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连马速都慢了下来。
  
  朱雄英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说道:“这……这是皇爷爷的仪仗?还有我爹,和那么多大人……”
  
  李景隆与徐增寿也愣住了,他们虽知道粮种重要,却从未想过会有如此盛大的迎接场面。
  
  朱高炽最先反应过来,连忙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其余三人也紧随其后。
  
  四人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到仪仗前方,对着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以及身旁的太子朱标,还有满朝文武,双膝跪地,齐声行礼:“孙儿(臣)朱高炽、朱雄英、李景隆、徐增寿,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原本还端坐着,见四人跪地,立刻笑着起身,大步走下龙撵,亲自上前搀扶朱高炽:“好孙儿,快起来!一路辛苦了!”
  
  他又依次扶起朱雄英、李景隆与徐增寿,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都起来,别跪着了,朕等你们好几天了!”
  
  百姓们见此情景,更是惊讶不已——皇帝陛下不仅亲自出城,还亲自搀扶几个年轻人,这四人到底带回了什么,能让陛下如此重视?
  
  人群中的议论声更大了,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知道答案。
  
  朱元璋拉着朱高炽的手,回到龙撵旁,却没立刻坐下,而是神情郑重地看着他,压低声音追问道:“炽儿,你老实跟朕说,你们从美洲带回来的,真的是亩产能有二三十石的高产粮种?没弄错?没夸大?”
  
  他一生征战四方,从濠州起兵到平定天下,见过太多因缺粮而饿殍遍野的惨状——当年与陈友谅对峙鄱阳湖,军中曾因粮草断绝险些溃散;北伐蒙元时,无数士卒因粮草不济冻饿而亡;即便登基称帝后,每逢灾年,河南、陕西等地的流民仍会背井离乡,啃树皮、吃草根的景象屡见不鲜。
  
  老朱比谁都清楚,粮食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石。这些年,他虽励精图治,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可中原土地有限,人口却逐年增多,再加上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发,各地仍时有饥馑。
  
  一旦粮价暴涨,便容易引发民变,威胁大明统治。
  
  若是真有这般亩产能达二三十石的高产粮种,不仅能填补粮食缺口,让百姓不再受饿殍之苦,还能囤积更多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更重要的是,粮足则百姓安,民安则国稳,大明无需再因粮食问题忧心忡忡,无论是应对边患,还是推进美洲开拓,都能无后顾之忧,根基自然便能彻底稳固。
  
  朱高炽看着老朱眼中的期待与急切,笑着点头,语气坚定:“皇爷爷,孙儿不敢欺瞒您!这粮种是景隆与增寿从美洲的殷商部落得来的,子庚首领还亲自演示了耕种方法,景隆与增寿也让士卒详细记录了培植要点。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主要粮种,亩产确实能达到二三十石,而且耐旱耐贫瘠,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能种植。孙儿已经让人把粮种带来了,就在后面的马车上,您一看便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