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有可为】 (第1/2页)
太和二十年,正月三十。
对于扬州府衙的官吏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朝廷派来的传旨钦差于昨日午后抵达扬州,今日将会在江苏布政使窦贤的见证下,宣读朝廷对两淮盐案中有功之臣的嘉奖圣旨。
辰时初刻,薛淮来到府衙,章时、王贵和孔礼等属官恭敬相迎,一个个都难掩心中激动,他们无比好奇天子会如何嘉赏这位年轻的同知大人,要知道他们身上逐渐有了薛淮的印记,薛淮的前程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
薛淮忍俊不禁,将众人打发回各自的值房,然后径直前往内堂。
“贤弟,看来你昨夜睡得很踏实嘛。”
谭明光脸上笑容真挚,但是眼眶略显浮肿,昨晚肯定无法安眠。
薛淮不由得打趣道:“府尊,要不您再回去睡一会儿?”
“嗐,你就别取笑愚兄了。”
谭明光搓搓手,叹道:“回想过去一年的时光,真可谓恍如隔世,愚兄原以为此生再无寸进,致仕之时能够求得一个三品恩衔便心满意足,谁知……贤弟啊,多亏有你,愚兄去年做了这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时至今日,这位足够隐忍的老官僚终于不再遮掩,言语中虽无过分谄媚,但是对薛淮的敬佩显露无疑。
“府尊言重了。”
薛淮微笑道:“这一年若无府尊的鼎力支持,下官定会是步履维艰,因此府尊和下官是齐心协力并肩而行。”
“并肩而行……说得好啊。”
谭明光眼中浮现一抹留恋,环视这间内堂里的陈设,轻声道:“贤弟,愚兄有一言相告。”
薛淮心知这会是谭明光宦海沉浮三十年的宝贵经验,当即肃然道:“府尊请说。”
谭明光看着薛淮那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面庞,缓缓道:“你与旁人不同,若是今日非你当面,愚兄只会说一些守拙藏锋顺势而为的陈词滥调,这些于你而言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你注定会走一条不同于绝大多数官员的路。在愚兄看来,这条路是否稳当不在于你行事是否果决、手段是否狠厉,而在于你能否让这条路刻上薛淮的名字!”
薛淮微微一怔,谭明光的话有些超出他的意外,便诚恳地说道:“还请府尊明言。”
“就拿扬州新政来说,如果你能真正劈开这淤塞多年的河道,引出一条奔流不息的活水,那么无论何处袭来的风雨都动摇不了你的根基。”
谭明光上身前倾,一字一句道:“你要让这道活水冲刷出足够深的河床,深到后来者坐在你留下的位置上,也颠覆不得!另外,你也要牢牢记住,不论是当下的扬州新政,亦或是未来你调任他处,你所做的一切皆是奉圣意而行!功绩是你的根基,圣心则是你最大的庇护。二者并不矛盾,个中分寸相信你能把握。”
薛淮正色道:“府尊金玉良言,下官定会铭记。”
谭明光欣慰一笑,徐徐道:“势不可用尽,道却可长存。你有破旧立新之能,更需怀建章立制、泽被后世之远志。贤弟,望你珍重!”
薛淮起身深深一揖。
谭明光将他扶起来,一时间感慨难言。
两人的情绪稍稍平复,这时黄西滨入内禀道:“府尊,厅尊,钦差和藩台大人到了。”
“走,我们去迎接。”
谭明光抬手轻拍薛淮的肩膀,这个略显亲昵的动作看得黄西滨眼睛一热。
他追随谭明光多年,如今终于等到拨云见日之时,心绪之激动难以言表,更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谭明光和薛淮的关系愈发亲近,这就意味着恩主的官运绝对不会停滞不前。
片刻过后,众人来到府衙大门外迎接传旨钦差和江苏布政使窦贤,一阵见礼寒暄之后共同前往府衙正堂。
这不是薛淮第一次见到窦贤,去年年底他曾和谭明光一同前往金陵述职,窦贤对他的态度十分亲切,这里面有窦贤和沈家关系密切的缘故,更多则是因为薛淮的势头不容小觑,窦贤虽为上官依旧不敢大意。
此刻这位藩台大人笑容和煦地站在一旁,并未抢走今日两位主角的风头。
前来传旨的官员是礼科给事中应郴,由此可见天子对此事的重视。
按照朝廷规制,一般给地方官员的圣旨由行人司或者司礼监传达,只有是极其重要的嘉赏或者问罪,天子才会任命六科给事中或者监察御史为传旨钦差。
正堂内早已摆好香案,应郴神情温和,看向众人宣读第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扬州知府谭明光,宦海老成,谋国有方。临危难而稳大局,协盐政而安黎庶;佐新政于肇始,抚官场于波澜。三十年恪慎,朕实嘉之。”
光是听到这段话,大礼接旨的谭明光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侧后方跪着的黄西滨更是眼眶泛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