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分校打个窝 (第2/2页)
“那行,之前联系的老师,都会在长江镇的图书馆聚一聚。”
“回头我让人去长江镇开个茶馆吧,然后开个‘张安教育’的公共博客。”
之所以张大安没有搞个电子邮件啥的联系方式,那是因为这年头的绝大多数县市老师,别说电脑了,手机寻呼机都凑不出几台,家里有个座机,已经是老早生活条件不错的那种。
尽管沙洲市周边县市教育局都做了沟通,为了保持教育公平以及资源均衡,不要动不动就大批量挖人,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省城有人闻着味儿了,那必须动作快一点。
只不过也需要沙洲市教育局帮忙跟江皋市教育局沟通一下,两边关系其实非常不错,因而打个招呼之后,就方便划一条红线。
什么级别的能挖,什么级别的不能挖,这是可以谈的。
甚至能固定到什么科目能挖几个,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做好沟通。
再有就是分校选址问题,在商言商的话,肯定是直接在市区搞一块地最划算,生源好不好,地皮未来升值也是一笔长期投资。
只不过就跟民营医院一样,民办学校按照江口省的规定,是要在市区三公里以外。
新东圩港中学距离沙洲市的市区二三十公里,那是相当的遵守规定。
要开分校,那就不可能半点风声都不放出去,江皋市那边的市区中学肯定是相当矛盾的,说白了还是屁股问题,跟沙洲市这边的学校差不多。
对学校领导来说,“张安教育”最好明天倒闭或者被查封;对老师们来说,这就能倒逼一下学校,待遇提起来;对学生们来说……无所叼谓。
只是风声这种东西,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江皋市教育局是知道韩铁拐的,再者也知道沙洲市教育局在扶持“张安教育”以及合股的新东圩港中学,两边交流的时候,也提过分校可能选在江皋市。
一是离沙洲市的本部近,方便师资力量支援;二是江皋市也是崇州大市范围,是参加崇州大市中考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靠谱。
只不过横插一杠子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首先就是沙洲市隔壁的暨阳市,毕竟沙洲市的一半土地一半人,曾经都是暨阳市的,暨阳市教育局早就馋“张安教育”的赚钱效率了;再加上离得又近,附近两所中学的老师,时不时骑个摩托车就来新东圩港中学瞄两眼,然后感慨万千地回去。
论考察广度和深度,暨阳市教育局手上掌握的资料数据是最强而有力的,老话说得好,暨阳强盗太湖贼,暨阳市教育局表示只要分校开过来,土地白送,但有一个条件:允许正常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接受义务教育。
正当张叔叔和贤侄认真考虑的时候,暨阳市对岸的马洲市跳了出来,表示我土地白送,设施白送,什么都白送,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这让原本有条不紊安排工作的江皋市教育局直接抄起电话大声呵斥:你们两家特么有病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