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要赢 (第2/2页)
钱如明闻言,一下子站了起来,说话都有点磕巴。
“忠君体国,此为大节。”
安昕朝北方遥遥拱手:“朝廷摊派,不得不做,不做不行。朝廷对吴州省是有定额的,省里对伍仁县也是有定额的,钱粮收不起来,周围县怎么看?府里怎么看?省里怎么看?朝廷怎么看?
到时候可不只我这个知县吃瓜落,你陆县丞、钱主簿,乃至你黄典史,都免不了责罚。”
安昕看着三人,顿了一顿,又继续道:“但伍仁县也自有县情在此,前几年连番旱灾、水灾,这两年民力都尚未完全恢复,压迫太狠,也要考虑民间稳定,要是百姓闹将起来,你我也难逃其咎。”
三人坐在那,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如泥塑木偶,讷讷不言。
“民力有时而尽。”
安昕拿起邸报:“此番县里尚有一万余两的亏空,这部分也要补上,本官思来想去,有了一个主意。”
他看着堂下三人。
三人眼睛一亮,陡然精神起来。
“下官洗耳恭听!”
陆寻恭敬说道。
“剿匪!”
安昕吐出二字。
“剿匪?”
陆寻一愣,不知道这剿匪和搂钱有什么关系。
“妙哇!”
钱如明却忽然眼睛一亮:“高,县尊这招实在是高!”
典史黄守银本也愣怔,但见钱如明这样,也立即表现出豁然开朗的模样,附和道:“不错,县尊大人说得对!
这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
不管如何,他有必要支持一波,作为主管治安的典史,剿匪立项,他的权力就会得到充实。
“剿匪就要练兵,练兵就要花钱。这匪是为全县百姓剿的,自然就要收剿饷,这钱不就来了么!”
钱如明和陆寻说道。
陆寻闻言,心中冷哼一声。
这还不是变个名目收些苛捐杂税罢了,与辽响、倭响有何区别?
“百姓那里还有甚么油水?”
安昕冷眼看了钱如明一眼:“剿匪畅通商路,最得利的就是那些壕商大户!
这些土匪横亘在商路上,劫道抢掠,等于是打断了豪绅们的一条腿,我们练兵剿匪,等于是把他们这条腿给接上,让他们出点儿钱,不过份吧!”
“妙哇!”
“县尊所言甚是,找大户凑些银子,既能练兵剿匪,打击匪徒嚣张气焰,也是保境安民的一桩善政。”
“陆大人说得对!”
见三人都表示赞成,并一致通过,安昕笑道:“如此,诸位当勠力同心,促成此事。”
三人交头接耳离开,安昕透过窗棂冷眼观之。
有着户房司吏吴印这个对县衙上上下下熟透的人,安昕自然知道自己手下这仨官儿,没一个不贪的。
贪钱不打紧,有时候“贪”也是办事的动力。
这事儿,安昕允许他们贪钱,但剿匪也必须得办成!
时间流淌,安昕捧读着手里的《上清黄庭内景经》研究着,直到天色渐晚,他将手里的古籍一卷,拢在袖带里出了门,乘上轿子前往明月楼。
武宅。
武大矛在丫鬟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又用头膏将头发抹亮。
“新知县又没有邀请你,你去了又如何?收拾的再好看又如何?”
武夫人看他在那打扮,忍不住吐槽。
武大矛嗤笑一声:“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如果能在明月楼前混个脸熟,也是好的。
只要能脸熟,已是三分亲近。”
“丽君怎么办?就一直关着?这几天不吃不喝,人都消瘦了!”
武夫人想到武丽君,忍不住心疼。
“现在难受,总好过以后一辈子痛苦。”
武大矛语气冷硬的说了一句,便甩手出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