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3章 任职都头 (第1/2页)
当天晚上,秦明得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曹豹终于醒转过来了。
医庐外围着好几个人,秦明推开人群,走了进去。
此时的曹豹,依旧躺在床上,虽然睁着眼睛,但却虚弱得根本说不出话来。
看到秦明后,他勉强挤出了一副笑脸,喉咙滚动着。
“让他好好养着吧。”
在屋里看了片刻,秦明随即离开了。
目前的情况看,曹豹已经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只需要在养上一段时间,身体就可以慢慢恢复。
接下来的几天,秦明在闲暇的时候,开始研究制作肥皂和白酒。
土法制皂,思路上并不艰深。
核心原料无非是动物脂肪和碱。
然而在这个普通人家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回肉的年代,动物油脂是绝对的奢侈之物。
村民偶尔得到点荤腥,连油渣都要榨干,哪里舍得留作他用?
但对秦明而言,这却恰恰成了他得天独厚的优势。
狩猎队在秦明的组织和带领下,深入山林愈发频繁,收获日益丰盛。
大量的猎物被拖回村子宰杀,除了分割好的肉食,处理皮革刮下来的那一层厚厚的、黄白相间的动物脂肪,每日竟能积攒下数十斤之多!
起初皮匠们看着这些“下脚料”还不知如何处理,秦明一声令下,让他们将这些脂肪仔细收集起来,反复清洗熬煮去除杂质,凝固后储存。
如今,几个硕大的粗陶水缸里,已经满满当当地塞满了凝固的洁白油脂,在角落里散发着淡淡的、特有的油腥气。
至于碱面,市面上根本无从寻觅。此时北方人发面多用老面做酵头,南方或许有用酒曲的,但纯净的碱却非寻常可见。
秦明熟知青史上的替代方案——草木灰!
那些寻常可见的柴草、树枝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质地轻盈,内里却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它的水溶液被古人称为“枧水”,富含碳酸盐,是天然的碱性来源,在不少地方的饮食和传统工艺中都有应用。
原料备齐,秦明便撸起袖子,亲自指挥村里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开始试验制皂。
首先将稻草、树枝等燃烧后的草木灰收集起来,加水浸泡、过滤,提取出较为纯净的碱液。
为了提高碱液的浓度和纯度,可以对草木灰进行多次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未完全燃烧的物质。
如果碱液过多,肥皂会过于碱性,使用时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而且肥皂的质地会变得粗糙;
如果碱液过少,皂化反应不完全,肥皂的清洁力会不足。
秦明通过不断试验,最终找到油脂和碱液的最佳配比,当油脂和碱液的比例在3:1到4:1之间的时候,肥皂是最为合宜的。
另外就是在皂化反应过程中,温度和搅拌速度是关键因素。
保持适当的温度可以加速皂化反应,一般将温度控制在60【表情】-80【表情】之间。
搅拌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过快会使肥皂中产生过多气泡,影响质量;过慢则会导致皂化不均匀。
最终,秦明采用的是小火加热并缓慢搅拌的方式,确保油脂和碱液充分混合反应。
最后,在肥皂成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晾晒和风干,使肥皂的质地更加坚硬、耐用。
“郎君,这东西洗衣服真的是太好了,都不需要怎么搓,衣服就能洗得很干净。”
范娘抱着一个装满刚刚洗完衣物的盆子,进屋后,兴奋地对秦明说道。
经过几天的试用,范娘对肥皂已经有些爱不释手了,她第一次感觉洗衣服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以往的时候,洗一件衣服需要反复地搓洗,还要用木棒敲打,但现如今,擦上肥皂后只需要揉搓一下,就能将衣服些得很干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