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征战天下 > 第一百零一章 交易(33)

第一百零一章 交易(33)

第一百零一章 交易(33) (第2/2页)

虽然段业早就在心里,对这个法子直接否定了,但是这样由考官初选的过程,其实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段业还是把这个方案告诉了下其他的属下。结果不出所料,他们果然都表示反对,这也让段业非常欣慰。
  
  后来,科举一旦发展起来,有心人士很快就发现了里面的秘密,随着取士名额的扩大,科举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整个天下实际运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科场中的种种舞弊行为也随之滋生。舞弊主要发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是考生在答卷时作弊,如挟带、冒名顶替等等;二是考官在阅卷时作弊。前一种作弊行为容易防范,所造成的危害也不是很大;科场的舞弊常常发生在阅卷过程中,一些科场大案也往往由此产生。
  
  但是其实,段业还知道,除了买考题,买答案,买考官外,还有更可怕地事情,那就是直接买朝廷。
  
  这种事情,仅仅出现过一两次,但是那都是王朝末年了,到了这个时候,国之重典都能拿来卖,还有什么不能卖的呢?这个国家如果不亡国,那真的就是没有天理了。
  
  为了应付这些,段业虽然队友自己的手下非常有信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制度,一整套的制度,完备的,严谨的,没有任何漏洞的制度。
  
  首先,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建立了锁院制度,对阅卷官员进行限制。说白了,就是考试期间,考官也要统统关禁闭,像是坐牢一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科举考试与后世的各种考试不同,后世的考试的考官,起的主要作用是监考,那就是盯着你不让你作弊,但是这个年代,考官同时兼握命题和阅卷两项大权。可以说,他们笔下就决定着一干人等的前途和命运,这么大的事情,想要相信他们的自觉性,那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段业对这段历史是很熟悉的,最早在唐朝,主考官开始时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担任,后来改由礼部侍郎担任,他们的身份是公开的,他们的活动也不受限制,职重权大,行贿者,说情者,考试前,考试后,门庭若市,很多科场中的弊情往往从这里产生。
  
  而后来,到宋代,吸取了唐朝的不少教训,主考官员改由临时任命,而且一经任命,直到考试完全结束前,就一直住在贡院,与外界杜绝往来,禁止闲杂人员出入,被称为锁院。这就减少了考前漏题与考后说情的可能性。事实证明,这个锁院制度还是非常有用的,虽然不能起到杜绝作用,但是还是不可或缺的,也因此在后世的科举考试中一直沿用下来。此外,回避这种制度,在这块讲究人情而不是制度的土地,自然是不能少。所以段业还规定考官的子弟及亲朋故旧必须回避,他们要参加考试,就另设考场,另派考官,被称为“别头试”。
  
  剩下的,自然就是段业已经采用的弥封、誊录制度,但是这个也不完善,虽然这一次,段业由于疏忽,忘记了这个事情,导致了很大的漏洞,但是以后怎么办,段业可就已经想好了,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出了更多的细节。
  
  这些事情,无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考生与考官可以通过卷面的其他信息来暗通信号,不单单是约定别的,连虚词,恐怕都有人想利用,比如之乎者也,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考八股文的那个年代,如何行文,如何措词,特别是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如何使用虚词,作弊的考生常常是事先就与考官商定好。
  
  为了杜绝这类弊病,段业干脆下令,虚词誊录官一概不予誊录。我写都不给你写上,你总该没有办法了吧?
  
  甚至,段业还考虑过以后出题时就预先拟定虚词。我都替你们搞定了,你们总没法子了吧?
  
  此外,这个誊录官,也是很重要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收买,这些人的脑子,段业可一点不敢小看。为了防止考生与誊录官互相勾结,由誊录官调换或改写试卷,严禁誊录官携带笔墨入场,严禁他人冒名顶替,改写试卷,查出治罪。
  
  其次,阅卷官员有了内帘官与外帘官的区分。主考官是内帘官,而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则被称为外帘官。内帘外帘,各司其职,彼此之间不得交接。
  
  最新全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