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红楼大官人 > 第八章 风波恶谁管瓦上霜

第八章 风波恶谁管瓦上霜

第八章 风波恶谁管瓦上霜 (第2/2页)

一石激起千层浪,被举报的赵德柱面如死灰,指着举报者怒吼。
  
  “你血口喷人!我一向忠君爱国,从不做违法之事!
  
  施尧前身为会长,我不明真相之前,为他奔走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你所说的什么供奉上官,要把林大人换走之事,我并不知情……”
  
  然而不等他辩解完,又有好几个盐商站出来,指出举报者所言不虚,赵德柱也曾找过他们。
  
  举报这种事儿,就像脱衣服,看似一道道防线,其实只要撕开了第一道口子,后面的抵抗就形同虚设了。
  
  举报的人越来越多,而被举报者也不甘坐以待毙,疯狂攀咬指认举报他们的人。
  
  但贾雨村弄出这个场面来,就是让他们互相攀咬的,这里有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双重原理。
  
  群体无意识,统计有规律:在不能串供的情况下,互相揭发,人越多,最终的结果越趋近于真实。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最终被指认最多的,就是之前贾雨村记下的那几个面色尴尬之人。
  
  见差不多了,贾雨村咳嗽一声。林如海此时也已冷静下来,知道自己终究不能闹翻了天,便也就此收手。
  
  那几人既被众人指认出来,心里也没了依仗,稍一动刑,也就招了,但都只认从犯,皆言是施尧前主谋。
  
  盐商们纷纷招供说:林如海来之前,施尧前便是淮扬一代的盐商之首。
  
  在明面上,他拿的盐引最多,在暗地里,他养着一支庞大的私盐贩子。
  
  这支私盐贩子都有武器,遇到大股官兵则逃,遇到小股官兵则杀,行事猖狂,获利巨大。
  
  历任盐运史,或被盐商们花钱喂饱了,或自身能力有限,对私盐之事,或不能管,或不愿管。
  
  一些盐商也想赚暴利,又没有自己的可靠渠道,只能依附施尧前,出钱出盐,入股分利。
  
  今日被举报的这几个盐商,便是与施尧前关系最紧密的几个,虽然行事隐秘,但却瞒不过同行。
  
  虽然他们都说只贩私盐,并不知冰霜草之事,但信与不信,却都在林如海了。
  
  从始至终,施尧前都昂首挺胸,毫不辩解,甚至主动替那几个盐商开脱,倒是让贾雨村刮目相看。
  
  林如海将其他盐商放回家中等消息,此时知府急匆匆地带着城中官兵赶到,头上官帽都还歪着。
  
  个人观点:这本书中会偶尔插播一些个人观点,毕竟大家看的是一本红楼书,不能光爽,也得有点深度,显得咱们这本书的读者们素质过硬,学识够深。
  
  林如海一家在红楼梦中堪称最惨的一家,没有之一,甚至比甄士隐家还惨。
  
  不但夫妻先后病死,儿子三岁夭折,剩下一个林黛玉也是弱柳扶风,七灾八难,最后年轻轻的咳血而死。
  
  这未免太巧了,也没听说林如海和贾敏的祖上有啥先天性的遗传病。所以综合来看,林如海一家很可能是被害死的。
  
  至于如何害,考虑到全家都不是暴毙而死,那很可能是药性缓慢,不易察觉的毒。
  
  至于为何推测是盐商下的手,在原著第十九回中,贾宝玉为了逗林黛玉笑,给她讲过一个“耗子偷香芋”的故事。
  
  说扬州城外有一群耗子,要进城里偷东西,因为寺庙里的香芋最难偷,一个小耗子善于变化,变成了一个小姐,说这才是真正的“香玉”,可以混进庙里偷来。
  
  这一段,很可能是在隐喻林府惨案根源。下手的耗子可能是盐商,但那一窝耗子中却有更神通广大的。
  
  如果林如海忠心皇上,相对清廉,那么利益受损的就不止是盐商,还有历任盐政官员。
  
  林如海同意林黛玉进贾府,应该也是为了保护林黛玉,在贾府里虽然伤心孤独些,总比在自己身边安全。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真雨村入红楼不能白入,定要杀他个七进七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