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交人当抛一片心 (第2/2页)
当他过寿之时,来祝寿的武官们来了不知多少人,光是随身携带的马鞭子,就堆满了两张床!
由此可见,荣国公当年虽不及福康安,但在大康朝也是威名赫赫,四王之下,八公之首,名不虚传。
有人可能认为宁荣二公是平级的,而且宁国府还是族长,会不会更高点,其实并非如此。
从府邸规制看,荣国公府更大。古代建筑都是要符合身份的,这就很明显了。
何况荣国公第二代仍然是荣国公,而宁国公的第二代已经变成了一等将军,也说明荣国公的爵位更高。
宁国府的族长,完全是因为宁国公那一脉是长子,这就是族规,当多大的官也得遵守。
贾政当然不会在正堂接待贾雨村,不合规矩。穿过正堂,往前再走,就是中堂了,在二门之外。
中堂才是正经的见客之所,但私密性差,显得疏远。尤其贾雨村是妹夫推崇的,贾政有意亲近。
中堂左右有两间书房,当年贾赦和贾政曾在此读书,贾政那间在右侧,单大良便将贾雨村引到此处。
单大良刚一挑帘儿,贾政便放下茶碗站了起来,拱手为礼,然后也是一愣。
虽然妹夫信中已经说了贾雨村返老还童之事,但当真见到人时,贾政还是十分震惊的。
“雨村兄,闻名不如见面,若非政深知内弟从无诳语,当面之时当真难以置信啊!可见雨村兄是大造化之人!”
贾雨村当年看书,知道贾政为人质朴诚实,今日一见,也觉得气质相貌与书中极其相符,也心存好感。
“小弟不才,半生浑浑噩噩,愚钝无知。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
天可怜见,大概觉得小弟尚有可取之处,故而受仙佛点化,得以返老还童,二世为人。
小弟曾对林兄言,当努力发奋,报效朝廷,做一番事业,不负天地仙佛给我的这次机会。”
贾政最是传统,忠君爱国,光宗耀祖是他最看重的,否则也不会那么厌烦宝玉的不求上进了。
贾政自己没从科举出身,一直引为憾事。所以就拼命鸡娃,希望宝玉能弥补自己的遗憾。
贾雨村进士出身,又有这番忠君爱国之志,虽曾有小瑕疵,但妹夫已经解释是被人排挤冤枉之故。
所以贾政对贾雨村好感大增,拉着贾雨村一番攀谈,直到太阳偏西,贾雨村起身告辞。
贾政颇有恋恋不舍之意,意思是留贾雨村抵足而眠。贾雨村说自己还有两个仆从没安排,需要去租房。
贾政一挥手:“这有何难,我家中颇有几间闲屋,兄若不弃,不妨先住下,早晚请教,岂不方便?”
贾雨村淡然一笑:“存周兄,林兄是我知己,也是恩人,你我如今也可算朋友,有些话不能不说。
我此次回京面圣,其间变数颇多。你对林兄之言信之不疑,今上却未必如此,少不得会考教小弟。
若能过关,弟自当与存周兄多来往。若未能过关,弟即是戴罪之身,连累存周兄,心中何安?
今日身负送人之责,进府一续,理所当然,是谁也挑不出错处的。若留宿,则性质就不同了。”
贾政一愣,随即心中一热,深为感动,知道贾雨村确实是可交之人。
他本就有些迂腐,又书生意气,与贾雨村投契,便忘了这些事。
但他也是久在朝堂之人,一点就透。若是自己,也还罢了,可自己身上扛着整个荣国府,就得谨言慎行。
当下他拱手道:“雨村兄至诚君子,弟心中感念。既如此,兄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
这单大良办事还算得力,弟让他去帮雨村兄寻租个住所,暂且安身,面圣后再从容安置如何?”
贾雨村拱手致谢,就在此时,一个身材高挑的大丫鬟走了进来,盈盈一福。
“老爷,老夫人让我来请贾老爷去后堂,有件事儿要请教贾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