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赵家飞燕 (第2/2页)
对方也是没想到宫门里还有这么低调的车队,稍微抬头一看。
冷亚和对方都懵了。
冷亚是都都知,太监大总管。
对面是黄浇,延福宫使。
和太监大总管一样的品序。
因为这个黄浇大有来头。
这个黄浇,以前权势最大的太监张德均(王继恩)的干儿子。
王继恩这个人当初是太祖身边的太监,太祖死的时候,当时的皇后下了一道命令,迅速请赵德芳入宫。
王继恩就是传旨的人。
然后,王继恩出现在了赵匡义府上。
从那之后,王继恩就从内官成了外官,并且在镇压蜀地的叛乱中立过大功。
但他在太宗死的时候,想要再玩儿一次这个无本生意,让太宗的大儿子登基,这一次,失败了。
就算是失败了,宋真宗都没拿他怎么样,并没有杀头,只是贬走。
就是因为当时皇宫里大量的人都是他的干儿子,属下。
如果处理这么一个人,动荡就太大了。
而黄浇,就是当时的小字辈。
王继恩的最小的干儿子。
时过境迁,黄浇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也就是冷亚和王守忠在赵祯还是王爷时就是他的贴身太监,才能跟黄浇齐平。
要不然,连给黄浇提鞋都不配。
这几年黄浇已经很少出来了,所以宫里的新人不认识他。
但冷亚还能不认识黄浇?
两边互相对视,都懵逼了。
车马相继出宫。
赵祯心想自己出宫真是天衣无缝,随后,冷亚才在御街上前后无人的时候开口:“黄……老爷,刚刚小的看到了黄浇。”
赵祯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了,对面那个马车里是杨太后。
此时的杨太后已经是太后了,而不是太妃。
要是赵祯有一丁点的当皇帝的觉悟,知道太后此时也出宫了,就应该立刻打道回府。
因为太后和皇帝一起出宫后,皇宫就没有主人了。
但赵祯哪有这个意识。
另一辆马车里,穿着男装的杨太后:“你是说,前面那辆马车的车夫是冷亚?”
旁边的赵曦不解:“母亲,这有什么不对吗?”
杨太后思索了一秒,开口:“没什么不对的,不用多想,你不是要去给章旷捧场吗,走吧。”
很多天以前,杨景宗带了一套书到杨太后这儿,告知了杨太后章旷想要斗胆求皇亲的事情。
杨太后没想到有人这么胆大包天,都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
但随即一想,公主本来就是要嫁人的,自己如果不给女儿张罗婚事,那不久后赵祯就有可能在别的大臣的撺掇下赐婚。
章旷是个成都人,天然就是后党一派的,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章旷真如杨景宗说的那么有本事,又愿意成为后党新一代领袖。
那为什么不呢?
于是就‘偶然’跟赵曦谈起了章旷。
而赵曦刚刚才听人说起过《卖油翁》和《劝学》的故事,章旷要是知道自己那首诗诗的名字被人传成了劝学,恐怕也吐血三升。
不过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那首诗叫劝学还真可以。
赵曦得知章旷新写了书之后,就想要看一看。
第一次看白话,就是小说,一开始赵曦还觉得自己有可能看不懂。
结果这小说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居然把断句断的一清二楚,读起来没有任何压力。
赵曦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啃完了全书。
越是看,赵曦就越喜欢书中描绘的江湖,描绘的民间儿女。
虽然看书时也惊讶于作者居然敢蛐蛐自己的皇帝哥哥戴绿帽子蛐蛐自己的皇帝哥哥的身世,但最终,赵曦还是痴迷在了江湖世界中。
只可惜无论是楚楚还是庞飞燕,都说不清楚是不是有好结局。
倒是庞飞燕本身,和自己很像,甚至自己这个皇帝的亲妹妹,比那个什么杜撰的庞太师的女儿,要更受宠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