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突飞猛进的项目进展 (第2/2页)
“把聚变腔室本身当作波荡器——让高能电子在约束磁场里螺旋加速,就像……就像一个微型的同步辐射光源!”
“能量不是‘导’出去的,是‘甩’出去的!形成电磁激波!”
记忆的光影消散,洛珞瞳孔深处锐芒一闪。
他猛地抬手,指向屏幕上一处未被重点关注的能量逸散图谱区域:
“问题在这里!我们太执着于‘传导’了,晶尘不是电线,聚变能量需要在核心腔室就被主动‘塑形’。”
胡教授一怔:
“塑形?”
“对!”
洛珞飞快在共享屏上画出一个草图:
“改约束场!在这里——加入一个强梯度旋转磁场分量,迫使聚变产生的高能电子流,在磁镜效应下被迫形成闭合环流,并同步加速。”
他指尖划过图上一个关键点:
“加速过程中迭加一个谐振腔结构……不,不用额外添加!晶尘立方周围的约束网格稍作调整,本身就是天然的谐振腔。”
“目标是——让高速环流电子束在谐振中激发强横的切连科夫辐射,直接泵浦出我们需要的高强度、定向EMP脉冲包!”
周围的工程师面面相觑。
聚变能量转化为电磁冲击的标准做法是各种“靶材”和“转换板”。
直接利用聚变产物本身进行磁约束加速和辐射?
这想法过于大胆,也过于精巧。
胡教授却是材料物理的行家,瞬间捕捉到核心:
“你是说,利用高能电子束的磁场同步辐射……形成直接‘激发’,而不是层层‘转换’?”
他眼神骤然明亮:
“能量路径缩短……效率……有理论支撑!”
接下来三天,超净实验室陷入另一种疯狂的寂静。
磁场参数被大幅修改,约束网格的拓扑结构被洛珞亲自调整了十七次。
每一次细微改动都伴随着复杂的预演计算和风险。
胡教授熬红了眼,带着团队死磕谐振腔微调与磁场梯度的精确耦合。
终于,在一次微毫秒级谐振点被精确捕捉后,伴随着屏蔽室内部一阵奇异的、低沉而尖锐的嗡鸣,监控屏幕上的绿色光柱像被无形之手猛然拽起!
EMP转化率:37.6%!
数据定格。
实验室里没有欢呼,只有一片倒吸冷气后的绝对死寂。
所有人都盯着那个数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胡教授踉跄一步,扶住控制台,脸上肌肉抽动,最终化作一个难以置信的、混杂着狂喜与疲惫的怪异表情。
这不仅仅是达标,是远超预期!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精密加工与信息控制区域,另一场战役正陷入僵局。
负责人李工的头发仿佛一夜间又白了几根。
巨大的三维投影上,模拟的亚毫米级网状通道里,代表纳米机器人的银色光点如同无头苍蝇,在复杂的拓扑结构中碰撞、堆积、形成拥堵的死结。
理想中的“十亿大军”整齐划一、如臂使指的景象丝毫没有出现,只有一片混乱的银沙。
“集群协同算法第42版,还是失败。”
李工声音干涩:
“指令下达延迟、个体间的避障冲突、在通道交叉点的路径优先冲突……算力全用在解决这些‘交通事故’上了!”
“响应率勉强过60%,协同精度更是一塌糊涂,达不到洛总要求的‘零误差’精密结构搭建标准。”
洛珞处理完聚变难题后,立刻被请到了这边。
他站在纷乱的银点洪流前,眼神锐利地扫描着每一处冲突节点。
项目压力如山,但他内心却异常沉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