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

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

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 (第2/2页)

“焦点转换间,宏大的工程奇迹与微观机械的运动同时呈现,这是传统2D镜头无法达到的临场感。”
  
  另一个工作人员接着道:
  
  “那外部场景呢?木星危机爆发,空间站视角下地球被巨大木星引力捕捉的场景?还有那关键的、点燃木星氢气的计划?”
  
  木星危机,这赫然就是这次电影的主旋律了,也是特效组的重中之重。
  
  相比于《源代码》里只有多次重复的爆炸场面,虽然做的很好,但过于单一。
  
  如果能把这里的特效做好,那才是真正意味着国产科幻的崛起。
  
  “这就是‘流形’的炫技时刻了。”
  
  洛珞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独有的光芒:
  
  “想象一下:镜头穿过冰冷的宇宙空间,空间站的全貌在眼前展开;然后镜头猛然俯冲,掠过巨大的空间站机械臂,最后定格在刘培强面部的特写头盔视窗玻璃面罩上——”
  
  “巨大的木星红斑几乎占据整个背景,红棕色风暴的纹理清晰可辨,地球则变成木星旁边一颗渺小的蓝色玻璃珠。”
  
  “这种深空中的巨大尺度对比,只有在3D环境下才能带来最极致的心理冲击,至于点燃木星……”
  
  洛珞目光扫过编剧们和刘慈欣:
  
  “那段将是全片的视效高潮,全球行星发动机集体过载,射向木星的等离子光柱,在空间站引燃木星大气后爆发的席卷地球表面的巨大蓝白色火风暴!”
  
  “‘流形’引擎的实时立体渲染能力,会让这片火海带着焚毁一切的能量从银幕上‘扑’向观众,形成真实的视觉温度!”
  
  事实上,光是洛珞的描述,已经让在座的编剧们甚至连刘慈欣都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这种技术主导的奇观展现,让他们对原著的精神有了具象的期待。
  
  就连刘慈欣也不例外,作为故事的创作者,他必须要承认,文字有文字的美,但要是能通过这么先进的技术,具象化的呈现出来,那将是多么壮阔啊。
  
  而另一边的编剧,也是趁着今天洛珞好不容易在场,打算一口气把问题都问完,继而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
  
  “洛总,原著里关于‘抽签’进入地下城的残酷设定,以及‘火种’计划背后蕴含的存续与牺牲伦理,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讲清楚并引发思考?社会层面的宏大命题会不会冲淡人物和故事?”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尤其一旦涉及人性和牺牲,换做面对别人,他断不会这么问,但谁让对方是洛珞呢。
  
  《源代码》中洛珞在最后关于人性和伦理的那番话,现在都还被网友们引做经典,什么个性签名、企鹅日志、博客热搜,发的比比皆是。
  
  所以,他想看看洛珞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这正是精华所在。”
  
  还没等洛珞回答,刘慈欣便忍不住插话,声音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执着:
  
  “‘存续’的代价是巨大的牺牲和对过去文明的怀念,这种内在张力极其重要。”
  
  “这点我同意大刘老师。”
  
  洛珞赞许地看了一眼刘慈欣:
  
  “这正是我们电影要探讨的主题核心之一——希望与代价,我们不能回避抽签带来的痛苦和恐慌,这可以通过闪回和韩子昂这类人物的经历,比如失去未能抽中签的亲人、旧日同伴的回忆来展现,点到为止,但让观众感知那份沉重。”
  
  “韩朵朵在学校里接触到的人类文明遗迹、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则可以承载对逝去黄金时代的复杂情绪。”
  
  “至于‘火种计划’,可以在一位参与决策的联合政府高官在面临绝境时提出的备选方案中被明确提出来,与刘培强等人坚守的‘带地球一起走’的希望形成强烈戏剧冲突。”
  
  洛珞喝了口水,继续道:
  
  “关键是将这些深刻的思考内化到人物的具体选择和命运上。”
  
  “比如刘培强选择牺牲空间站点燃木星,他的动机既是拯救全人类这宏大的责任感,也必然包含着对地球上的儿子最深沉的愧疚与最后的承诺,这份双重的牺牲才最具情感穿透力,要让这些选择,在银幕上呈现出情感和伦理的重量。”
  
  他强调道:
  
  “3D特效的奇观是血肉,这些人文内核才是骨骼和灵魂。”
  
  因为洛珞的时间有限,会议进行得异常紧凑高效。
  
  温岚在一旁默默记录着要点和分工,这部剧依旧是洛珞自导自演,她亲自担任制片主任,重视度为拾光项目里最高的一个。
  
  编剧们轮流发言,探讨着不同人物线的合理性、细节的取舍、可能存在的剧情漏洞。
  
  刘慈欣则从原作者的独特视角,不断提供书中那些精彩设定的原始意图和背景细节,确保电影改编能抓住的灵魂精髓。
  
  在洛珞的引导和决策下,框架和关键场景不断被填充、修正和夯实。
  
  会议接近尾声,天色已经暗下来。
  
  温岚进行最后的总结:
  
  “好,洛总明确了方向和大纲节点,大刘老师在整体剧情设定上做最终文本把关。”
  
  “核心编剧团队分成三组:人物关系与情感脉络组;世界设定与科幻细节组;戏剧冲突与情节编排组。”
  
  “围绕洛总定下的主要角色线和关键情节点,立刻开始详细剧本分解创作,每周进度报告,有任何方向性争议由洛总决策。”
  
  她看向洛珞:
  
  “洛总,还有什么要求?”
  
  洛珞站起身,目光再次扫过全体成员,包括安静记录着笔记、眼中闪烁着创作光芒的刘慈欣:
  
  “最后一点,大家在剧本写作时,脑子里要装着场景,让地下城的逼仄、发动机的宏伟、木星的压迫、爆炸的冲击通过3D视角完美传达。”
  
  “情感上,它要有抽签的冰冷现实,更要有人类在绝境中凝聚的不灭希望,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一部特效片,更是一部能在宏大的宇宙尺度下,让全球观众为之屏息、震撼的,真正的科幻史诗。”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策划书上那座孤零零的行星发动机剪影上,仿佛已经看到在“流形”引擎的驱动下,一万座发动机同时点燃幽蓝火焰,将整个地球缓缓推离太阳系轨道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在银幕上展开。
  
  剧本的第一页,已经写满了未来的星辰大海。
  
  会议室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刘慈欣紧紧握着拳头,脸上是激动与期盼交织的神情。
  
  他的故事即将会承载着新的引擎,伴随着洛教授对于华语乃至世界科幻电影顶峰的冲锋,正式启航了。
  
  而那最终点燃木星的炽焰,已在文字的火星中初现端倪。
  
  这一天是2007年5月26日,与原本时空里《流浪地球》开机的时间恰好是同一天。
  
  只不过,这次它问世的时间早了足足十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