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强磁场下流体失稳——解决! (第2/2页)
“理论上有风险,可能引发次生震荡……”
“不会。”
洛珞果断摇头,同时默念激活:【拯救者勋章】!
一股冰冷而澎湃的力量瞬间灌入思维。
眼前的控制界面数据流仿佛被慢放、解剖,每一个跳动的参数都呈现出隐含的关联脉络。
磁场梯度分布、流线拓扑图、材料应力曲线……这些原本需要耗费数日推演的复杂耦合关系,在勋章加持的八分钟“超频状态”下,被极速重构、模拟!
脑中响起《流浪地球》中方工的警告与算法碎片,与现实数据疯狂碰撞、优化:
优化方案聚焦点:
动态频率锁定:基于周建军团队提供的磁场数据,洛珞将方工的原公式迭代为实时自适应算法——Ω_correction(t)=K·[B(t)·v_max(t)/ρ(t)]^(0.8),其中K为经验阻尼系数;
脉冲能量级联控制:勋章加持下,洛珞精准计算出每个脉冲单元能量必须约束在E_pulse
“参数组设置完成!”
洛珞语速如飞,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残影:
“电磁脉冲频率随Ω_crit动态跟踪,触发阈值设为涡旋谱能量峰值的80%!能量注入梯度按下表——”
一份在八分钟内精确生成的《脉冲能量-频率匹配对照表》同步显示在周建军的屏幕上。
磁场梯度B(T/m)特征流速v_char(m/s)临界频率Ω_crit(kHz)推荐脉冲能量密度(J/cm)
1512.738.20.041
1613.141.50.043
1713.444.90.046
……
“我需要两小时内完成三项改造:
在基板上游15cm处部署高频压电传感器阵列;
于入口锐角后方3cm嵌入微型电磁脉冲单元,瞬时功率≥5kW,频率响应带宽覆盖0-50kHz);
基板全域增加激光微位移监测网精度0.1μm。”
屏幕另一端的周建军瞪大眼睛:
“脉冲干预?可强电磁扰动可能诱发……”
“必须这么做”
洛珞斩断质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而是直接调出成都基地的结构图:
“另外,立即停用当前所有实验基板——之前的撞击已造成微观疲劳裂纹,新材料何时到位?”
材料负责人从角落挤进镜头:
“新的WB-4复合材料基板正在合肥辐照中心做最后测试,预计……”
“48小时内必须抵达成都!”
洛珞的指关节敲在桌面上:
“这段时间,我们先用数学模型打一场预演战!”
接下来的72小时,数字空间将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记忆沙漏】中看到的东西,洛珞也需要计算机来帮他做最终的验证。
这已经不是人脑能涉及的领域了。
“星火”的超算全功率运转,基于洛珞提炼的三组核心方程,构建出磁-流-固-热全耦合模型。
成都基地团队夜以继日地输入材料参数、磁场构型、热边界条件超算屏幕上奔涌着亿万条相互作用的数据湍流。
第23小时:模拟显示单点脉冲会引起次生驻波震荡;
第41小时:洛珞加入相位延迟补偿模块,抵消脉冲波与主流的干涉效应;
第63小时:热形变模型预警,基板几何偏移将导致磁场边缘“磁漏”。
“再加一个曲率动态反馈环!”
周建军的团队熬得双目赤红,却兴奋地指着最新生成的图谱:
“洛总您看!把基板曲率变化量反馈到磁控系统,磁场边界就能自适应扭曲,始终‘贴’住流体!”
当满载高纯WB-4复合基板的防辐照运输车驶入成都基地时,决战终于到来。
脉冲单元矩阵、微位移激光网、压电传感器组成的庞大阵列如同精密的机械巨兽,蛰伏在回路周围。
“启动二次实验!”
周建军压下震撼,立刻下令。
实验回路再次轰鸣。
强磁场如无形牢笼轰然合拢!液态锂铅化作一道银灰激流撞向锐角入口.
屏幕上Ω_crit数值瞬间飙升至37.6kHz!
“谐振频率锁定38.2kHz!”
操作员喊着输入指令。
滋——!
刺目的蓝白电弧在基板后方炸亮!
代表涡旋能级的压力脉动谱图上,那个致命的尖峰如同被利刃斩首般骤然崩塌,碎散成一地低矮的噪声!液态金属驯服地沿着蜂巢管道滑入预定位置。
“成功了?!”
大厅里迸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但欢呼未落,一组幽灵般的黄线在监控角落悄然爬升——微位移传感器传来警报:新材料在强热冲击下正发生微米级几何变形!
“磁控系统介入!启用曲率补偿协议β-3!”
洛珞的指令如冰水浇下。
总控屏上,磁场边界层突然开始流体般扭动,自动追踪热膨胀造成的结构偏移。
刚被脉冲驯服的液态金属还未得及骚动,就被持续贴合的磁场曲线轻柔裹住……
代表系统稳定性的绿色光柱,最终坚如磐石地立于安全线之上。
强磁场稳稳升至15特斯拉,锂铅合金以13m/s的高速冲向蜂窝状基板入口——正是昨日撕裂发生的险境!监控屏上,Ω_crit数值骤然飙升至红色预警线(41.5kHz),压力脉动谱中代表涡旋能的尖峰陡然凸起!
滋——!
微弱的蓝色电弧在基板后方亮起。
高速摄影画面清晰显示:原本即将成形的流体漩涡被精准的逆向压力波打散,化为细碎无力的微湍流,温顺地沿着蜂窝管道流入。
壁面温度曲线平滑如缎,应力监测点一片宁静绿光。
整个实验室陷入窒息般的沉默,随即被压抑不住的惊呼打破。
周建军死死盯着稳定在设定流速的系统,喉结滚动:
“这……这就是主动谐振涡流控制?竟真能打破惯性坍塌的死循环!”
液态金属循环是贯穿聚变堆整个生命周期的基础支撑。
强磁场下流体失稳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液态LiPb三合一”设计这个关键支柱终于站稳了脚跟!
它扫清了项目蓝图得以实现的一个最基础也是最危险的障碍。
没有液态金属稳定循环,后续的点火、能量提取、维持都无从谈起。
“不止如此。”
洛珞长舒一口气,勋章效果缓缓消退,思维重新恢复常规速率。
他指向压力谱分析图:
“关键在于利用记忆碎片还原出的频率标定方法,我们不是压制湍流,而是精确打断它的能量聚合链,就像掐灭炸药引信的星火。”
他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因为在这一刻,整个夸父工程项目组,都随着这次脉冲阵列的成功启动而前进了一大步。
前期的实验和准备工作的第一道大难关已经被他们攻克,强磁场下流体失稳的问题他们终于解决了。
虽然现有软件与数据库无法像未来科技那样,直接预测磁流体耦合行为,但通过实验依旧可以弥补。
系统是“夸父逐日”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方案的生命线。
强磁场、高速流下保持稳定是其核心要求。
此次成功不仅是一个问题解决,更是直接攻克了整个项目初期论证时周建军教授等专家明确指出的最大技术鸿沟之一。
它证明了方案中“拓扑图预测的稳定区窗口”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达到并控制的。
而且这次解决之道——“磁场梯度引导下的等效壁面曲率效应”和“主动谐振涡流控制”——完全基于洛珞的物理洞察和他在极端条件下推演出的半经验拓扑框架。
它的奏效,是对洛珞整个方案底层物理构思和核心模型的一次强有力的、实打实的确认。
证明了洛珞那看似不可思议的“物理直觉引导下的拓扑降维近似”路径并非空中楼阁,而是能够驾驭复杂现实的核心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