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

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

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 (第2/2页)

只有几缕被彻底“烫平”、尚未散尽的等离子烟雾,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有过一个文明的摇篮。
  
  剧场一片死寂。
  
  唯有观众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心脏狂跳的回响仿佛敲在耳膜上。
  
  刚刚那几秒的冲击,让每个人的后背都渗出了一层冷汗。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摘下眼镜。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刚才那无法用言语描述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中。
  
  那烧掉的一千多万经费,此刻都化作了每一位观众瞳孔深处残留的白光与心悸。
  
  这就是《流浪地球》的开篇,在洛珞亲手缔造的“流形引擎”和3D革命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宣告了它的到来。
  
  太阳当然那还没有爆发,但小破球的流浪,就要开始了。
  
  因为太阳已经在急剧老化了,太阳系更是失去了居住的适宜条件,所以人类迫不得已的开启了一项十分疯狂的计划。
  
  第一步刹车时代:停止地球自转。
  
  这意味着赤道线速度归零,否则行星发动机的轴向推力将被离心力撕碎。
  
  行星发动机,也就是重聚变的钢铁巨兽。
  
  这里洛珞在设定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
  
  根据原著设定,地球加速至光速的0.5%需持续加速500年,起码要消耗亚洲大陆一半的山脉作为燃料;全程2500年航行预计消耗地球总质量的10%。
  
  减速阶段需同等燃料,最终地球可能损失大量地幔物质,海洋与地下城生存环境面临毁灭性威胁。
  
  等离子体喷射效率较低,因等离子体粒子具静止质量,动量转化效率远低于光子。
  
  完成航行需消耗5.4×10焦耳能量,相当于太阳44.6万年辐射总量,远超当前人类能源产能。
  
  发动机高度超珠峰,单台结构重量达1400万亿吨,全球钢产量需数亿年才能满足建造需求;地壳亦无法承受推力,可能导致板块崩溃。
  
  这些在理论上完全无法闭合的设定,洛珞都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但也并非全部。
  
  毕竟这是电影,视觉效果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最震撼的行星发动机,他不仅没有任何缩小的改动,反而让特效组尽可能做的更逼真,一点缩小或者一带而过的意思都欠奉。
  
  至于不合理……艺术作品总要有所取舍,他要不是真的只会搞科研的老顽固。
  
  在实验室里,数据当然差一丁点都不行,但在电影里,实在修改不了也没办法了。
  
  相比于电影的合理性,还是大家看着爽更重要。
  
  全球进入战时体制,资源向两极、各大洲高原汇聚。
  
  地下城在冻土层下挖掘,作为人类的临时堡垒。
  
  地表化作巨大的工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成为主要发动机阵列所在地。
  
  巨型龙门吊如钢铁森林,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着坚固的骨架,超导磁体在极寒中装配完毕。
  
  液态金属冷却管路如巨兽的蓝色动脉遍布机体。
  
  建造过程本身便是史诗。
  
  这里洛珞没有实施,抽签进入地下城的残酷法则。
  
  地表严寒加剧,大推力发动机启动造成的大规模板块位移引发超级地震、火山喷发。
  
  海啸吞噬沿海城市。
  
  无数工程师、工人倒在了黎明前的寒冷与事故中,人口数量已经大幅度锐减了,也就无需再抽签筛选。
  
  一万座钢铁丰碑,是用文明的血肉浇筑而成。
  
  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在赤道附近及中低纬度区域同步点火。
  
  冰封的赤道平原上,第一座行星发动机启动。
  
  镜头缓缓拉远,并非简单的平推,而是穿透空间!一座……十座……百座……千座……直到一万座!
  
  那是重聚变的钢铁巨兽!冰冷的金属色泽在雪原反射下更显肃杀。
  
  远超珠峰的庞然身躯,在完美的3D渲染下,不是平面的背景板,而是占据了从近景到地平线尽头的视觉空间!
  
  棱角分明的钢铁骨架,粗壮得如同支撑天地的巨柱,上面密布着液压管路、冷却塔、超导线圈组——每一根管道都带着清晰的材质反光和污垢斑驳,每一颗铆钉都清晰可见,甚至在特定的光影角度下能看到细微的霜花结出。
  
  冯小刚几乎是瞪着银幕,嘴巴微张。
  
  他知道CG建模渲染一个逼真的工业环境有多贵,尤其是这种巨构物。
  
  而要渲染一万座?!每一座都要有独特的位置、角度、细节磨损?这画面上的每一座发动机,都对应着渲染农场里堆迭如山的计算资源账单!
  
  他这一刻都感觉有些头皮发麻,仿佛听到了资金链绷断的声音。
  
  嗡——轰!!!
  
  一万座发动机同时喷射!
  
  幽蓝色的等离子光柱,不再是普通电影里柔和的光带,而是蕴含着恐怖能量、高温扭曲空气的实质洪流!
  
  镜头猛地俯冲,掠过冰原,穿过一座座发动机的巨足,那喷射口中心炽白的光球如同人造太阳,照亮了漫天飞溅的冰尘。
  
  光柱冲破大气,直刺冰冷宇宙的深空!
  
  它们并非笔直向上喷射,而是以一个精确的倾角,喷射口转向地球自转的反方向。
  
  幽蓝色的等离子体洪流,如同神的画笔,在地球画布上描绘出万道逆天之轨。
  
  山崩地裂,海冰升华,大陆板块呻吟着抵抗那撕裂一切的扭矩。
  
  陈凯歌眼神锐利如扫描仪,他看到近景发动机喷射口附近飞扬的冰粒、被高温瞬间升华的水汽、光柱边缘因大气扭曲而产生的七彩光晕……
  
  这些都是物理模拟和粒子特效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要做到这种规模的场景中每一片飞冰颗粒都有精确的轨迹、反射和消散,甚至与镜头之间形成复杂的遮挡、景深关系……这简直是特效领域的地狱级挑战!
  
  每一秒,那蓝色的光流,都在烧灼着天文数字的制作经费。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几十年的坚持喷射下,最终停滞。
  
  自此,地球一面永远朝向太阳,另一面永远朝向黑暗深空,成为潮汐锁定的流浪孤岛——刹车时代结束。
  
  行星发动机转向垂直向上,准备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的引力井。
  
  第二步-逃逸时代
  
  刹车时代完成标志逃逸时代开启。
  
  全球行星发动机全力运转,产生巨大推力。
  
  地球,这个重达60万亿亿吨的星舰,开始缓缓脱离原有公转轨道。
  
  镜头切换至外太空视角,地球缓缓启航。
  
  一万道蓝色等离子光刺破黑暗,如同无数支巨笔,整齐划一地在地球画布上划出逆天的轨迹。
  
  它们推动着巨大的行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桎梏。
  
  那壮丽的景象在IMAX银幕和偏振眼镜的加持下,带来了纯粹的视觉神迹。
  
  张艺谋的脑中却在飞速运算。
  
  这样的镜头:全CG地球模型+精细地貌、一万个巨大而独立的光源,每束光都需体积光和粒子效果、复杂的光影交互、无垠的宇宙背景……并且所有元素都必须保持最高精度在3D空间里无缝协同。
  
  没有取巧,只有暴力堆砌的算力和顶级的渲染技术。
  
  之前一直有消息说,拾光拍摄这部戏投资不下十个亿,当时他们还有些不以为然。
  
  因为这部戏里没有用任何一个大牌演员,尤其是对于他们几个大导来说,程龙、李连节、等人的价格没人比他们更清楚。
  
  虽然洛珞和刘艺菲联袂上阵,效果在国内绝对不次于任何人,这是人家的优势,没有办法。
  
  但相对应的,省下了这么高的片酬,他们这部戏其实不应该花费这么大才对。
  
  但现在他仅仅看了个开头就改变了想法。
  
  这部戏,肯定不是十个亿的投资,因为……十亿绝对下不来!
  
  眼前每一秒的浩瀚与精准,都是用无数金钱和顶尖技术熔铸而成。
  
  “妈的,真有钱啊。”
  
  即便他已经是导演过奥运会的人,但这一刻依旧被拾光的大手笔所惊呆。
  
  不是说他拉不到十多个亿的投资,而是这样的制作成本,很难把钱赚回来。
  
  他不仅是个导演,还是个商人,他要保证给他投资的人不会亏的裤衩都不剩,反而要大赚一笔,才能更好拍下一部。
  
  但拾光……不,是洛珞就不用有这种顾虑。
  
  他似乎摆明了,宁可赔钱,甚至是烧钱,也要拍出一部震撼全国影迷的3D电影,这种不计代价也要为人先的态度,实在让他有些震撼。
  
  洛珞和拾光……是真的在创造一个奇迹,一个每一帧都在烧掉一座金矿的视觉奇迹。
  
  他看着那万箭齐发推动星球的场景,心中只剩下对那巨大投入和卓绝技术的深深敬畏与慨叹——这哪里是电影?分明是用真金白银在星空中谱写壮阔诗篇!
  
  而影片还在记录,洛珞不惜经费,把整个流浪地球的过程都用特效做了出来。
  
  其效果也十分震撼。
  
  地球在加速飞行约500年后,地球将开始滑行,在滑行一千五百年后将启动行星发动机反推,使地球减速并试图泊入比邻星宜居带轨道。
  
  抵达目的地——半人马座比邻星。
  
  最终改造地球使其重新适合人类生存,开启全新的纪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