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不列颠之影 > 第十六章 文化托拉斯:帝国出版集团的第一步

第十六章 文化托拉斯:帝国出版集团的第一步

第十六章 文化托拉斯:帝国出版集团的第一步 (第1/2页)

这是一台拖拉快车的火车头,配上两对精美的大车轴,轻快大轮由钢臂连接着,宽阔的胸部,壮大的长脸。一切都合乎逻辑,一切都正确,这个金属“生物”具有无上之美,显出运用能力的精妙。杰克很爱火车头,给它改成女性的名字,他总带着抚爱的温情,称呼它为莉嫦。
  
  ——爱弥尔·左拉《人兽》
  
  大仲马愤愤不平的怒斥着各种地下出版的廉价劣质出版物给整个出版业带来的伤害,不论是不列颠的作家、法兰西的作家,抑或是德意志的作家,世界各地的作家很少能在文章和观点上达成什么共识。
  
  他们对于彼此的评价通常只会游离于“臭不可闻的垃圾,擦屁股都嫌硬”和“不世出的神作,我一辈子都写不出这种水平”之间。
  
  但是,毫无疑问的,他们想要掐死盗版商的意愿却是相同的。
  
  当狄更斯、迪斯雷利、黑斯廷斯和卡特等英国作家的作品正在被美国出版商疯狂掠夺时,大仲马、雨果等法国作家的作品则饱受瑞士、德国、荷兰,特别是比利时的盗版活动之苦。
  
  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待事务总会有不同的看法。
  
  譬如雨果,这位在法兰西如日中天的新国宝级作家常年战斗在与盗版商斗争的第一线,你时不时就能在巴黎的报纸上看到雨果号召文学界的诸位同仁站出来对抗盗版。
  
  雨果直言:“让我们确立文学财产!作者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使命,然而,所有古老的君主制法律都拒绝承认文学财产,为了什么目的?为了奴役!因为作为文学财产所有者的作家是一个自由的作家,剥夺他的财产就是剥夺了他的独立性。因此,只要把作者的权利抓得太紧,就可以达到奴役思想的目的。”
  
  雨果的看法不失为一种独特而有见地的思想,那么在法兰西作家与盗版商奋力斗争的时候,《英国佬》的作家们在干什么呢?
  
  事实是,《英国佬》的作家们大多什么都不用做,因为他们的作品被盗版的次数远远小于其他英国作家。
  
  至于这是为什么呢?
  
  是伦敦的盗版商们觉得他们的作品不畅销?
  
  还是由于《英国佬》编辑部在文字内容上使用了什么比两百年后还要先进的防盗加密技术?
  
  不,当然都不是,这是因为当年下院图书管理委员会任命的查禁非法出版物工作负责人是苏格兰场的亚瑟·黑斯廷斯警司。
  
  众所周知,黑斯廷斯警司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十分上心,自从上任以来始终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并不惜花费重金对破获重大盗版案件的警官团队给予丰厚物质奖励。
  
  在黑斯廷斯警司卓有成效的工作之下,通常《英国佬》的盗版书是前天印的,贩售窝点是昨天捣毁的,官司是今天判的,人是明天就得到苦役所报到的。
  
  因此,当亚瑟在伦敦塔下遭到枪击时,伦敦地下出版界真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虽然亚瑟后来“死而复生”,但是因为他已正式从苏格兰场卸任,后面又被一脚踢去了汉诺威,所以地下出版界在失望之余,又不由得对未来的好日子心生欢喜。
  
  果不其然,亚瑟前脚刚走,盗版商们便故态复萌,对着《英国佬》这块肥肉蠢蠢欲动。
  
  但是,令盗版商们没想到的是,虽然黑斯廷斯不在不列颠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留存了下来。
  
  谁能想到?
  
  谁能想到!
  
  黑斯廷斯这王八蛋居然还涉黑啊!
  
  从前他还在苏格兰场的时候,办事起码还讲点规矩。
  
  但是他这一走,菲欧娜手底下的小兄弟们可比苏格兰场的警官素质差多了。
  
  而且由于盗版商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买卖,遇上了这种事还不敢去报警。
  
  就算有那种脑子不清醒的真的去了,苏格兰场的警官们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们好脸,拉偏架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下子,整个伦敦盗版界可真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典型。
  
  虽然偶尔还有些刚入行的年轻人不懂规矩,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想博一个富贵险中求。
  
  但是那些颇具体量的盗版商只要看到《英国佬》的名字,就会忍不住小腿肚子发抖,低着头绕道走。
  
  因此,虽然《英国佬》的作品也有被盗版的情况,但是程度远远没有其他杂志那么严重。
  
  当然,这里讨论的仅仅是不列颠的盗版情况。
  
  由于亚瑟并没有成功发展出跨大西洋警察业务,所以天高皇帝远的美国出版商才不管你这那的,《英国佬》敢出他们就敢盗,可谓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英国佬》的作者们都享受到了亚瑟当警察的好处,所以不管嘴上说不说,他们心底里还都是希望自己的这位朋友能够继续平步青云、大展宏图。
  
  而这一点也反应在了他们对迪斯雷利参选议员的集体支持上,迪斯雷利先生能够当选议员,一部分是由于他个人的努力和历史的进程,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英国佬》作者们当时可是清一色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若不然,就凭迪斯雷利那糟糕的财务状况,他怎么可能从裤裆里掏出两三千镑的竞选资金?
  
  下院议员,本杰明·迪斯雷利先生通往威斯敏斯特宫的康庄大道,可是朋友们拿着一英镑的票子一张一张硬生生铺出来的,铺路用的都是用的实打实的真金,一点儿白银都掺不进去。
  
  因此,当亚瑟坦诚将他最近在高加索事件中领悟出的道理告知朋友们后,即便是最考虑经济利益的迪斯雷利都将反对声浪降低了。
  
  发行廉价杂志或许称不上经济,但是扩大读者群、提升舆论影响力带来的好处,其对迪斯雷利的帮助,甚至是要高于对亚瑟的。
  
  因为对于亚瑟这样志在事务官的人士而言,社会舆论主要是为了替他兜底补窟窿,譬如防止帕麦斯顿对他的清算等等。但是社会舆论却成为不了他升职的决定性因素,他能不能官运亨通,根本还是掌握在任用他的人手中。
  
  可是对于迪斯雷利这种靠选票吃饭的议员而言,社会舆论就几乎是他的全部了。如果他真的能在舆论层面获得足够的支持,那么他甚至可以实现当年的豪言壮语——我不管什么党不党的,我是没有党的依靠,独立的站在这里。
  
  迪斯雷利一反水,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了许多。
  
  因为在《英国佬》的事务决策上,一直视亚瑟为贵人的狄更斯向来唯他马首是瞻。
  
  丁尼生在当年从剑桥退学后的人生低谷期里,也是亚瑟伸手将他拉出了万丈深渊。
  
  至于大仲马这没心没肺的家伙一直都挺有主见,但是这胖子对金钱的观念一直都挺有问题,哪里危险就往哪里钻的人难道还会担心投资失败吗?况且,比起当一个有钱人,大仲马更崇拜雨果那样能成为意见领袖的家伙,如果《英国佬》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哪怕只有一丁点,他也乐得往里面投钱。
  
  至于海涅嘛……
  
  且不论海涅加入《英国佬》的时间较晚,并且人微言轻,没有多少股权。
  
  看在亚瑟此前多次爽快替他支付账单以及《英国佬》源源不断支付的稿费份上,他早就被亚瑟潇洒挥动签字笔的有形大手迷住了。
  
  如果您还不理解,不妨看一看海涅去年在巴黎《立宪报》上替《英国佬》写的那篇文艺评论文章。
  
  ——最近我们常常看见巴黎的读者在讨论侦探这一新兴的体裁,这种源自不列颠的全新门类正在迅速占据巴黎书店的各类推荐书单。但是究其根本,这一新题材的开创者究竟是谁?在侦探的发祥地伦敦,伦敦读者普遍认为,侦探的那个源头,它是什么?它是亚瑟·西格玛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