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章 水战新军的秘密磨砺 (第1/2页)
罗勇的死,像一记重锤,狠狠砸醒了罗辰。
他收起了所有的轻慢,将那份血淋淋的教训,化作了钢铁般的意志。
坞堡西侧,一处被群山环抱的巨大水潭,原本是族人取水浣洗的地方,如今却被列为了禁区。一队队新军士兵在这里伐木、造船,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日夜不休。
工坊的工匠们也被调集过来,在罗辰提供的草图和王老汉的经验指导下,他们没有建造笨重的大船,而是仿照水匪的样式,加紧制造一种吃水浅、船身窄、速度快的“蒙冲”小舟。船首包上铁皮,两侧设有女墙,可供十余名士兵划桨或作战。
一支全新的,专门用于水战的部队,就在这片隐秘的水潭边秘密组建起来。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将一群习惯了在坚实大地上冲锋陷阵的“旱鸭子”变成水上蛟龙,远比想象中困难。
训练的第一天,就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因为剧烈的晕船,吐得脸色发白,连站都站不稳,更别提作战了。
“他娘的,这船怎么跟喝醉了酒似的,比骑烈马还难受!”一个壮汉抱着船舷,吐得昏天暗地。
“老子在地上能打三个,在这破船上,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士兵们怨声载道,士气一度十分低落。
陈虎这个在陆地上生龙活虎的猛将,上了船也有些发怵,虽然不至于吐,但走起路来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好几次险些掉进水里,惹得众人一阵哄笑,让他一张黑脸涨成了猪肝色。
“都给老子闭嘴!谁再敢抱怨,绕着水潭跑二十圈!”陈虎恼羞成怒地吼道。
就在这时,罗辰脱掉了身上的锦袍,只穿着一身劲装,亲自跳上了一艘小舟。
“都看好了。”
他拿起船桨,只是几下划动,小舟便如箭一般窜了出去,在水面上灵活地转弯、调头,稳稳当当,如履平地。
士兵们都看傻了眼。
罗辰将船划回岸边,看着众人:“船,就是你们的腿。水,就是你们的战场。你们连自己的腿都控制不好,还谈什么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他没有大声训斥,但平静的话语却比任何鞭子都更有力。
他亲自下水,与士兵们一同训练。从最基础的划桨、掌舵,到如何在晃动的船上保持平衡,再到模拟水匪的作战方式,进行跳帮、登船、近身格斗的演练。
他从幸存者的口中,详细了解了水匪的作战特点,并针对性地调整了训练科目。比如,他让士兵们两人一组,一人持盾在前,一人持短矛在后,专门练习在狭窄船舷上的攻防配合。
荀衍则成了这支新军的“大脑”。他没有下水,却将收集到的所有情报,在沙盘上反复推演。
“主公请看,”他指着沙盘上的沅水流域模型,“水匪和宗贼,虽熟悉水路,但有三个致命弱点。其一,他们是匪,不是军,组织松散,令行不止;其二,他们为利而来,顺风仗一拥而上,一旦受挫,必然各自奔逃;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
与此同时,沅水下游,两道鬼魅般的身影,正潜行在江边的密林中。
正是罗胜和陈虎率领的侦察小队。
他们像幽灵一样,沿着沅水两岸,日夜兼程,已经摸排了十几天。陈虎勇猛,负责应对突发状况,而心思缜密的罗胜,则负责观察、记录和绘制地图。
这一日,他们潜伏在一处可以俯瞰白沙洲的高地上。白沙洲,正是李氏宗族的巢穴。
他们意外地看到,一艘挂着“过江风”旗号的船,停靠在李氏的码头。很快,洪武的一个心腹头目,骂骂咧咧地从李氏的寨子里走了出来,身后跟着的几个喽啰,还抬着两个空箱子。
“他娘的李广,真不是个东西!上次打劫罗家的肥羊,说好了五五分账,他倒好,仗着离得近,把最好的皮货都先一步昧下了,就分了咱们这点破烂玩意儿!真当咱们是叫花子?”
“老大,那咱们就这么算了?”
“算了?等老大收拾完罗家的余孽,腾出手来,第一个就办了他李广!让他把吃下去的都给老子吐出来!”
几人的对话,一字不落地传进了罗胜和陈虎的耳朵里。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
果然如荀衍所料,这群乌合之众,因为分赃不均,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裂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