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铁血残明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

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

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 (第1/2页)

.
  
  「皇上的御批回来了。」
  
  紫禁城文渊阁内,杨嗣昌匆匆起身接到奏本,来不及跟送本的曹化淳道谢,先看了一遍御批,只见上面朱笔写着,「卿还殚谋专虑,以图万全。」他反复看了几遍,确定就这么十个字,这已经是上的第二个奏本请旨,需要确定两支兵马怎么安排,第一本皇帝的批复语焉不详,第二本上去,批复更加模棱两
  
  可,几乎是什么都没说。
  
  他抬头看着曹化淳道,「曹老公,皇上有没有口谕,是督监共同南追,抑或仍按原议,一南追一北留?」
  
  曹化淳摇摇头,「皇上未曾有口谕,杨先生若是不得要领,还是另上一本的好。」杨嗣昌急得要揪头发,但曹化淳这个司礼监提督京营戎政的秉笔在,他又不敢表示不满,只能舔舔干燥的嘴唇抬头对曹化淳道,「宣大、辽镇数万兵马在城外候令
  
  ,建奴已然南下,万不敢多做耽搁,敢请曹老公稍待,某这就另写一本。」
  
  曹化淳摆手道,「这要紧时候,杨先生就不必顾虑这些虚礼,就是因兵事要紧,咱家才亲自过来候着,免得因下人不上心耽搁了。」
  
  杨嗣昌赶紧道谢,然后匆匆回座提笔,在呈文纸上写了几笔,停了片刻后一把揉了,换过一张继续写,跟着又揉掉。「杨先生勿要着急,欲速则不达。」曹化淳想了想之后又道,「但有成策,本兵不妨直言,皇上那里定夺方才明白,再者前两本皇上的御批,本兵还是要多体念圣
  
  意。」
  
  杨嗣昌喘口气,曹化淳似乎是在暗示他,皇帝的意思并非南追北留,如果杨嗣昌不能体会这个意思,就不会得到结果。
  
  卢象升十一月初四晚上的来文中,提议由宣大兵力南下,辽镇兵力留守京通,既防后来之敌,也可断敌归路。这是勤王的重大决策,杨嗣昌不愿自己作决定,于是拖到早上上本请旨,他的第一本也是按照卢象升的意思,原本以为就是走个形式,结果皇帝的批复是「仍着督
  
  监遵旨并力同心,勒限驱剿,不得再有玩违」,既可以理解为赞同,也可以理解为两路共同南下。从字面上看,皇帝的意思更偏向于两路共同南下,杨嗣昌的本意却非如此。两次安定门军议,都确定的是督监二人南追北留,只是未定具体是谁,当时也是报给
  
  皇帝,崇祯并未提出不同意见,事到临头皇帝却又变了意思。杨嗣昌不敢依此作决策,一边派人去安定门外再征求卢象升意见,一边又上第二本,也就是刚收到批复的那本,里面暗示辽西防备森严,新来的第三路建奴若是抢不到东西,可能继续入边来威逼京师,意思就是仍留一路守在京师。但他没有明白说出来,打的算盘是由皇帝自己把决策作了,免得后面追究的时候成为自己
  
  的把柄。结果皇帝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杨嗣昌暗示,皇帝就装糊涂,这次的批复越发的模糊,总共才十个字,而且什么都没说,平白耽误了一下午的时间,两个奏本耽搁
  
  了一整天,也就是十一月五日白天的行军时间都没了,两路不管谁要开拔,都只能等到明天早上,而耗了一整天,杨嗣昌还没得到结果。
  
  方才曹化淳的暗示,皇帝的意思就是一起南追,但是要兵部先提出来,皇帝再决定,而非皇帝决定后兵部执行,否则杨嗣昌拿不到明确的答复。
  
  不知曹化淳是出于公心忍不住提醒了一句,还是皇上要他提示,杨嗣昌都不得不自愿落入皇帝的套路中。在等候第二本批复的时间里,卢象升的意思也回来了,表示皇上屡次都要求协力并剿,督监共同南下也可以,但要尽快确定。杨嗣昌顾不得再耍小聪明,否则清
  
  军走远,到畿南大肆破坏,仍要他这个兵部尚书顶罪。
  
  当下提笔写就,自己俯下
  
  身子朝着纸面吹了几口,看墨迹大略干了就赶紧提起双手奉到曹化淳面前。
  
  「某在本内写得明白,督监二人各提兵二万共同南下,有劳曹老公再跑一趟。」
  
  曹化淳接过后看了一眼,也对着纸面吹了两口,就这样提着呈文纸就急步出门。
  
  杨嗣昌转头就对旁边的书手道,「先按督监并力南下的意思拟就令信,皇上一旦准了即刻发出。」文渊阁内几个阁老都坐立不安,清军昨日南下的消息已经确定,勤王的两支机动兵力却还在京师空耗,兵部的差官就候在文渊阁,数万勤王兵马侯在城外,就等
  
  一个奏本上的批复。
  
  杨嗣昌也顾不得体统了,心中焦躁之下在首辅刘宇亮面前来回走动,犹如文渊阁中的困兽。首辅刘宇亮面色严肃,在位置上正襟危坐,他看看面前的杨嗣昌开口道,「文弱勿要焦虑,本兵首要稳气,军心方能稳固,建奴昨日尚在西直门,一日之间行不远
  
  ,待皇上运筹周全不迟。」
  
  「老先生说的是。」杨嗣昌朝着刘宇亮躬身,刘宇亮说的也是废话,但杨嗣昌还只能表示受教,他回到座位坐了片刻,忍不住又站起身来。
  
  勤王主要是兵部的事情,其他几个阁老看在眼中,虽然表面上焦急,但一整天谁也没有发表意见,就看杨嗣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文渊阁中不断往来着传递消息的人,带来京师周边的情况,大部分是给杨嗣昌的,他忍着焦虑一一查阅批复,有些是需要内阁签署的,大部分则是兵部事务,其
  
  他阁老也帮不上忙,清军速度飞快,传来的大部分都是坏消息,让杨嗣昌越发的焦灼。
  
  大半个时辰之后,门外有人喊道,「曹老公回来了。」
  
  杨嗣昌迎到门前,见到曹化淳小跑着赶来,他一见杨嗣昌就挥舞着手中的纸页喊道,「皇上定夺了,便按本兵的方略,总督总监各领二万兵南下并剿。」
  
  杨嗣昌大松一口气,总算是得到一个答案,立刻转头对等候的差官喝道,「立刻传令,督监并力南下,于涿州会师并剿,阻敌南逞。」两个差官拿起刚要出门,兵部的沈迅又出现在门前,他也顾不得体统,进门就喊道,「报本兵知道,良乡来了急报,建奴大军未停留攻城,过城往南去了,建奴队
  
  尾已过良乡城池。」
  
  「怎生如此之快,有没有误,或许只是前锋过去。」沈迅急道,「建奴过而不攻,必是往南赶路,定是去打南边无备州县去了,或许涿州也不攻,那便是要直入保定,督监若在定在涿州会师,怕是建奴早过了此地,
  
  抄不到他们前边。」杨嗣昌匆忙接过急报浏览,他没有想到建奴行动如此迅速,从顺义出发之后动若脱兔,选择了一条杨嗣昌根本没想到的路线,兵部的指挥体系完全跟不上对方的
  
  节奏,两天时间之内,入寇的清军已经摆脱了明军阻截纠缠,向着京畿以南的腹心区域突进。保定以北还有军事部署,而保定以南完全跟不设防一样,而官军的主力全部都集中在京师周边,大部分无法集结,最后诺大一个国家,只有四万兵额的机动兵力
  
  可用。
  
  他抬头一看差官还在等候,立刻发怒道,「还站着作甚,先发出令去,让督监各自拔营追剿。」两个差官这才赶紧离开,杨嗣昌回到自己桌案上,看着地图半晌后对沈迅道,「若是建奴果真已过了涿州,明日再传令督监,合兵之地改在保定,你拟一道令信给
  
  孙传庭,令他加速赴京,总制京师留守各军,然后你亲自再去督监营中,告诉卢总督和高总监,务必抄前扼敌南奔,勿使贼越保定一步。」
  
  ……
  
  十一月初八日,涿州城外遍地军营。卢象升满脸风尘之色,他于十一月初五日晚上接到兵部明确令信
  
  ,初六天不亮就拔营追击,因为军队不能穿城而过,只能绕过京师往南追赶,今日才到达涿州,
  
  而建奴的队尾在初六就已经过了涿州,他们对良乡和涿州都是过而不打,连尝试都没尝试,一门心思的往南高速行军。清军展现了远远超越官兵的机动性,双方脱离了接触,现在卢象升甚至不知道清军主力在何处,只知道往保定方向去了,不得不从路上遇到的流民口中打探消息
  
  。目前得到的消息粗略,大致知道清军在涿州兵分三路,一路前往易水,一路经新城往雄县,另一路则在定兴方向。卢象升只能按照兵部的调度,先前往保定与高
  
  起潜会师,虽然是一个方向,但与建奴的距离早被拉开,杨嗣昌定的‘勿使贼越保定一步已然无法实现。「都爷,各镇又来人问了,军粮未得补充,这两日赶路损耗颇多,杨国柱、虎大威只剩不足十日粮,王朴言称已经断粮,方才中营有人说,见到王朴的夷丁在乡间
  
  ……打粮。」卢象升面无表情,既没有发怒,也没有继续追问,许德士也只能停下不语。他跟随卢象升有些时日,中原剿寇的时候此类事情在官军中是常态,卢象升并无办法
  
  杜绝,但在京师脚下毕竟又是不同的,而面对的敌人则是凶恶得多的清军,军队本就畏惧,现在一断粮,更给了各镇避战的借口。涿州城外北风呼啸,吹动着卢象
  
  升头上垂下的麻巾,眼前遍地都是逃难的百姓,他们进不了城,也没有带着足够的饭食,很多人靠在城墙根上缩成一团,互相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