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又出叛徒 (第1/2页)
情报里所给出的粮食药品车辆武器弹药等军用品也是红四方面军急需的物资,途经路线联络方式交接时间护送部队等等也有详细记载。红军如果按照这份情报及时截获这批物资,真是天助红军也!于戈鲁看着情报内容很是兴奋,文字数字翻译的速度明显很快,不知不觉他完成了情报翻译。接下来该是发电报的流程了,他摸出藏在草垫下的手表借着油灯的光线看了一下,已经是夜里十点半多了,距约定的发报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都这么晚了,付菱花怎么还没有回来?外面除了呼啸的风声,除了树叶哗哗的撞击声,除了远方偶尔传来的轮船汽笛声,没有车辆驶过的声音,没有小贩的叫卖声音,没有行人走路的声音,没有她回家走进大门的脚步声音,于戈鲁心里有些着急,他收好线装书和电报纸起身开门,他的走动惊扰了笼子里的白鸭嘎嘎嘎地叫个不停。于戈鲁摸黑小心翼翼地走进店铺,他没有开门,而是找个稍大点的门缝向外张望,夜里大街上黑漆漆一片,一丝丝光亮也没有,没有人影,什么也看不见。于戈鲁心里直犯嘀咕:她究竟去了哪里?从来没有出现晚上不回来的状况啊?她莫非有其他任务?她莫非被敌人抓走?她非常谨慎不可能出现危险啊?这怎么办?我去找她?发报时间马上到了我出不了门呀!再说怎么也没有人来报个信呢?
于戈鲁再看手表,已经夜里十一点半多了,再有十几分钟就需要开机跟红四方面军联络电报信号,没办法,只好先到后院堂屋准备好发报机。他蹑手蹑脚地回到后院,先到后门查看,柳树枝上绑缚的天线完好,打开后门的锁,又走到小竹林查看,连在竹林里面设的茅厕也看了一下有没有可疑情况。
一切正常,于戈鲁回到院里,把后门关上锁好,回到堂屋拿出几块大布,把窗户和门都用床单布遮挡好,再到院里看一看床单布遮挡后窗户透不透亮,嗯,可以,窗户不透亮。又回到堂屋把门关好拿木棍顶住门,也用床单布遮挡屋门。他打开电灯吹灭煤油灯,从角落里的竹器堆里拿出藏在里面的发报机,用干净布仔细擦拭机器。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发报机就是他跟敌人战斗的武器,来到武汉后,他用这台发报机向党中央,向红四方面军,向湖北各地的党组织接收发送了无数秘密电报,他是湖北省委接收传递信息最得力的助手。
他插好电源,打开发报机,戴好耳机轻轻调整频率收集电台信号,红四方面军清晰的电台信号传入于戈鲁的耳朵里。他对准频率打开发射开关,轻轻敲击有些陈旧的电键,清脆悦耳的嘀嘀声随之响起。
每次听到嘀嘀声,都像是听到胜利的号角声,而今天晚上听到的嘀嘀声倒像是给他演奏的婚礼乐章,好像是付菱花穿着大红色的嫁衣踏着节拍向他走来。他又想起了日照家乡,想起了他的父母,想起了儿时的小伙伴,更想起了教育他培养他的安郎中。于戈鲁看了看手表,嗯,发报时间到了。他收起了胡思乱想,把电报纸按顺序排列整齐,午夜零点到!于戈鲁开始敲击发报电键。在那个年代,私人电台很多,不管是商贾还是外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台,活跃时间大多数都安排在深夜零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五点左右才结束。地下党组织的电台也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由于众多私人电台集中出现,在先进侦测设备出现之前基本无法查找到私人电台电波源头。“嘀嘀,嘀嘀”于戈鲁发出的电波在空中尽情飞舞,情报里的每一个字都准确输送到红四方面军,那是湖北地下党人冒着生命危险送给红军勇士的礼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于戈鲁终于将线装书里的情报全部发出去了,同时也收到红四方面军表示感谢的电文,说明本次情报传递结束。于戈鲁拔掉电源,将发报机暂时搁置一边等待机器的冷却。他重新点燃油灯,关闭电灯,又把遮挡窗户和屋门的床单布摘下来叠好放到竹箱里。拿起密码本电报纸跟线装书走到灶房,轻轻挪开灶台风箱把东西放进去再把风箱归位,又看了看炉灶里的炭火时隐时现,感觉火封得很好。他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习惯性地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又回到堂屋。
于戈鲁把发报机用油布严严实实地包好后,挪开竹器重新把发报机放到最里面的竹筐内再扣上几只竹筐,再用竹器笤帚竹棍等物品在竹筐外面一层层掩盖好藏发报机的位置,他仔细观察一下,看不出这堆竹器放在墙角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这才放心。他看了看手表已经是凌晨五点多了,付菱花还没有回来,深更半夜究竟去了哪里?一个大姑娘晚上不回家真让人担心。于戈鲁感觉有些困乏了,他走到前面的铺堂,找出自己睡觉用的竹床,紧靠屋门口摆放好竹床,再放上竹编枕头,又坐在竹床上故意摇晃了摇晃,除了吱嘎作响外竹床基本牢靠。躺下后随便扯件破上衣盖在身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黑乎乎的房梁,脑子里又浮现出付菱花的身影。自己老大不小的一个人远离家乡孤身在外,也应该娶个媳妇成个家了,也许我哥他在青岛早娶媳妇成家了,可怜我妹妹,连个婆家还没有年纪轻轻就惨死在小鬼子的屠刀下,这个仇我是记下了,早晚要小鬼子血债血偿!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