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学生变儿媳父母很高兴 (第1/2页)
“娘,咱先进屋,别在外面说话!”
“唉,唉,进屋!”
海蜇使劲掀开棉门帘,搀扶着老夫人回到屋里,老先生跟海蛎子也随着进了堂屋。
“海蜇回来啦?”
一位老奶奶从侧屋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他是海蜇的奶奶。
“娘,你孙子回来啦!”
老夫人赶紧上前搀扶老奶奶,生怕她不小心摔倒。
“我那大孙子回来啦?”
“回来啦,你先去后屋,让他们爷们几个聊会儿,等聊完了让海蜇去看你!”
“奶奶,我回来啦,等会儿我去看你!”
“好!海蜇,我等着,我等着!”
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
房屋中间有个高大的铁炉子,炉壁烧得通红,有个围挡护在火炉周边,上面墩着一把烧水大铁壶,粗大的烟囱顺着墙壁通向外面。屋里很是暖和,老夫人和奶奶都是穿得薄棉衣,有伙计连忙沏茶倒水地忙活着。
“海蜇,快把外衣脱了,坐在椅子边暖和暖和。”
“这位姑娘是?”
“娘,她是海蛎子,我爹的学生,你忘啦?”
“啊?姑娘你过来,让我看看你!”
海蛎子连忙走到老夫人跟前,身体稍稍前倾,算是鞠躬:
“师娘,海蛎子给你有礼啦!”
老夫人拉着海蛎子的双臂仔细端详着:
“是海蛎子,真是海蛎子!鼻子眼睛还透着小时候那股子调皮样。现在都长成大姑娘了,真俊!快坐到我这里,屋里热先把外衣脱了。”
海蛎子脱了外衣,露出里面穿的花式高领毛衣。
“海蛎子,你这是穿的什么衣服?这么好看?”
海蛎子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她拉着老夫人的手,在自己手臂上摸了摸。
“师娘,这叫毛衣,你摸着软和吗?”
“嗯,软和,真软和!它抗冻吗?”
“师娘,毛衣抗冻,很舒服,有机会我也给你买一件穿!”
“嗯,海蛎子长大啦,真会说话。”
“来,喝口热茶!”
老先生端过茶杯轻轻放到海蛎子跟前。
“师父,这可使不得,你不能给我端水!”
“就是倒杯水嘛,你不用客气!”
“海蛎子,你棉衣撕了个小口,我给你缝缝。”
“师娘,刚才不小心刮破的,等会儿我自己补吧。”
“你先坐着,我这就给你缝好!”
老夫人拿起棉衣到别的房间给海蛎子缝补棉衣去了。
“海蛎子,海蜇写信告诉我,你在武汉医院工作,是外科大夫?”
“师父,我是外科大夫,给病人动刀治病的医生。”
“哟嚯?!你比我厉害多了,我还从来没有给人动过刀,也不会给人动刀。”
老先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看着海蛎子俊秀机灵的模样,感觉她就是个黄毛闺女,没想到几年过去,这小闺女片子竟然能有西洋大夫那样的本事,以后可不敢小瞧了海蛎子。
“师父,我在济南的齐鲁学院学的是西医外科,先是在齐鲁学院附属医院的骨外科工作,后来在武汉的东吴医院的外科做外科大夫。咱们中医也有外科,推拿针灸拔罐夹板正骨等等就类似于西医的外科,刮骨疗伤更是中医动刀的外科,只不过动刀的手术很少做罢了。我现在也会做中医针灸,是师父教我的,这是师父出资供我上学识字,学的行医本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老先生放下茶杯,侧头望了望屋外白皑皑的积雪,听海蛎子简短介绍,头不由自主地摇着,真的是后生可畏呀!要是早几年去青岛开个药铺,多与洋大夫接触接触,我也能学到很多西洋的学问,这都是让我的犹豫不决给耽误了!
“是啊,社会在进步,西域科学更有道理,我在青岛行医时,见过那些西洋大夫的本事。我在青岛已经置办房产,本来打算搬到青岛去开药房,学习人家西洋的医术。由于顾虑海蜇娘跟他奶奶不愿意离开这个家,所以拖到现在也没去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