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四百三十九章 来自皇孙朱雄英的说教

第四百三十九章 来自皇孙朱雄英的说教

第四百三十九章 来自皇孙朱雄英的说教 (第2/2页)

这便是为何本皇孙要设格物苑,格物讲究实证,讲究‘究事物之理’。
  
  从改良农具到冶炼铁器,从修水利到制火器,哪一样不是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明国力强盛的实务?”
  
  他走到案前,拿起一本翻开的《农政全书》手稿,递给林鸣:“你看,这是格物苑的先生们与老农一起编撰的,里面记载了新的稻种培育之法,能让亩产提高三成。
  
  若只让学子读‘民为贵’,却不让他们学如何让百姓富足,这‘贵’字,又从何体现?”
  
  林鸣接过手稿,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与绘图,皆是实践所得。
  
  他抬头时,眼中已满是震撼:“殿下所言极是!学生此前只知质疑程朱理学的僵化,却未想过如何用实务填补治学的空缺。”
  
  朱雄英继续道:“不止治学,治国亦是如此!
  
  法家讲‘法不阿贵’,这是规范朝堂、约束权贵的利器。
  
  若没有严明的律法,贪官污吏横行,就算有再好的仁政理念,也会被蛀虫啃噬殆尽。
  
  当年严惩胡惟庸,便是为了肃清朝纲,让律法能真正护佑百姓。
  
  而兵家讲‘兵者,国之大事’,我大明军户制度改革,便是要摒弃宋时‘重文抑武’的弊病,让将士有尊严、有战力,才能守护这万里江山。”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道:“本皇孙要的,不是废掉儒家,而是‘融儒于诸家’。
  
  用儒家的‘仁’安抚民心,用法家的‘法’整顿吏治,用格物的‘实’发展民生,用兵家的‘武’守护疆土。
  
  如此四者结合,才是我大明长治久安的根基。
  
  而程朱理学,将儒家捆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条条框框里,只知空谈义理,忽视实务。
  
  甚至将格物、法家视为异端,这才是阻碍大明发展的毒瘤。”
  
  林鸣听到“程朱理学”四字,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他此前在儒家学堂所见,正是程朱理学的僵化影响。
  
  先生们只许学子背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却不许质疑为何宋朝尊此理却亡于外敌。
  
  “殿下!”
  
  林鸣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道:“学生愿为殿下赴汤蹈火!
  
  若殿下信任,学生愿牵头整理儒家典籍,剔除程朱理学的糟粕,留存‘仁政’‘民本’的精华;
  
  愿往格物苑求学,将儒家义理与实务结合;
  
  更愿走遍天下,向学子们传播殿下的融合之策,让更多人明白,治学不是盲从,治国不是空谈!”
  
  朱雄英看着林鸣眼中的火光,心中甚是欣慰。
  
  想要打破程朱理学的桎梏,光靠自己一人远远不够,需要林鸣这样有学识、有勇气、有行动力的年轻人。
  
  朱雄英重重一拍案几道:“本皇孙便命你为‘儒典修正使’,可调动皇家学院藏书楼的所有典籍,允许你与格物苑、法家馆、兵家堂的先生们自由交流。
  
  但你要记住,剔除程朱糟粕,不可操之过急。
  
  方孝孺、周敦儒等老臣,并非奸佞之辈,只是被旧学所困。
  
  若能让他们看清程朱的弊端,他们反而会成为推动改革的力量。”
  
  林鸣深深叩首:“学生谨记殿下教诲!定不负殿下所托,既不激进,也不退缩,为大明扫清治学的障碍,为殿下筑牢治国的根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