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翻盘 (第1/2页)
鸠占鹊巢。
是资本快速蚕食市场的管用手段。
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这套在全球都很有效,因为眼下现代商业体系的标准最早就是他们制定的。
在所有人还分不清什么是资产和资本的时候,它们已经将资产锚定好核心与非核心。
这里面有两位重要的理论学说,一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该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为理论基础。
早年放弃半导体产业研发,造不如卖走贸工技的弯路就是被这个学说‘忽悠’的。
另外一个就是哈耶克的《自由宪章》,以市场自由竞争为噱头,诱导或图谋核心资产控制权以及进行垄断式倾销竞争挤压,劣币驱逐良币。
它们管用的公式就是,发现一个行业的核心资产后,开始制造舆论或者定向狙击制造资产贬值,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抄底。
先唱空,再收购,最后再唱多收割真实剩余利润。
这套路在全球百试百灵。
但没想到出现了变数。
原本以为有害成分事件在互联网爆发后,风评会全面被唱衰,引发大动荡。
但事件全是算得上轰动,全网讨论量高达上亿,甚至已经超过了前几天‘白头山事件’的热度。
但网友讨论的重点和风向,却不是它们想象中的一边倒唱衰,反而是客观讨论,争论纷纷。
推进了,但是速度没有想象中快。
即便微博几个大V等下场带节奏,以及没有想象那种‘兵败如山倒’的场面,甚至相关评论区内还出现了大量反驳者。
负责这次活动的公关负责人查了半天,终于发现了推进速度受阻的原因是昨天上午Ms平台一条关于‘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帖子。
这个热门帖子成功为成分争议做了一个铺垫,导致大众情绪没有第一时间陷入二元对立,多了一个中立缓冲的空隙,而且不只是这一个科普帖,随后一天之内,各大社媒和论坛上又冒出来无数关于‘剂量和成分’关联的新闻。
其中有一篇《碳酸和硫酸有什么区别》的帖子,以03年某知名大牌碳酸饮料杀虫剂成分超标为噱头,引入了碳酸饮料垄断国内市场的套路,以及国内八大汽水厂为何消亡,天府、崂山、雪菲力等老品牌为何默默消失,引发了大量讨论。
2010年上网冲浪的主要人群都是80后,这些网友刚好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们对于‘童年的味道’为何消失的话题表现出了异于常时的热情。
评论区话题也开始引导向,除了饮料行业,还有日化行业,小时候大家熟悉的洗护品牌基本上都被用同样的方法收购雪藏了,以及这次成分纠纷,其中的有害物质市面上所有的产品几乎都有。
随后半夜,之前三月份在卫生巾行业崭露头角的汪海团队,再次发布一组数据,罗列出了市面上畅销的20款洗发水中,都含有类似成分。
但基本上都属于国际标准的安全阈值内。
一时间,‘童年被抢’的愤怒情绪,直接转嫁到了这次讨论中,有了立场和客观依据做支撑,成分到底有没有害不少网友已经不在意了,先发泄了情绪再说。
既然不知道源头在哪儿,那就全图轰炸,石砸狗叫。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则是斗争的目的。
王曜的目的很明确。
果然当天凌晨西方中午时间,邓雯笛打来了电话,说是Ms接到了一个大单子。
“一家叫做生乐的香江公司,花100万美刀请我们下架关于巴王相关的利好帖子,还要用200万刀买我们后续一周的热搜前三,宣传它们的产品。”邓雯笛语气有些兴奋。
这还是Ms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子呢。
“生乐?没听过这家公司啊,不会是骗子吧。”王曜一怔。
这公司确实闻所未闻,而且一下子能拿出300万美刀来下热搜做营销的公司,显然不会是什么寂寂无名之辈。
“我把资料发你邮箱了,这家公司是个壳子,老板也是个香江人,做的也是生发洗发水,但号称产品是0有害成分,
可能是看中了巴王现在陷入舆论漩涡,刚好是个顶替的好机会?再说人家可以先款,怕什么?”邓雯笛猜测道。
王曜打开邮箱看了眼,发现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老板也姓程,员工规模仅有5人。
“有钱当然要赚,不过必须要求全款。”王曜思索了一下。
巴王现在的情况,热搜的效果已经不大了,网友的叛逆情绪和立场已经被激发,基本盘夯实之后,就算后面有其他利空消息,只需要转移注意力即可。
左手巴王右手生乐,两面收费,这就是做平台的优势。
甚至连稿子都不用重新写,直接立场倒过来就行,这钱确实相当于白捡的。
不过显然这个生乐公司,大概率就是这场争端的代理人了。
第二天火香江分公司CEO金泉也发来咨询,这家生乐公司找天火购买一批旗下产品‘梨花防脱洗发水’的软广,给了cpm50元/千次的超高曝光,相当于1亿曝光成本就达500万华币。
按照现在天火的灌水渠道,1亿曝光的成本最多50万左右。
不得不说,确实出手阔绰,怪不得殖人那么多。
“接了,但起订量是10亿曝光,而且必须先支付50%定金,用素人矩阵堆数据。”王曜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