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岁末团聚 险象环生中的智斗 (第2/2页)
胡士发在前头带路,一行人朝着汪郎中村走去。这汪郎中村有一个极为隐蔽的小山坳,名叫鬼沫王村。这里地势偏僻,道路崎岖难行,四周被茂密的树林和山峦环绕,人口稀少得很。若不是走到近前,根本不会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住家户。程明远的妻子方毓芬当初刚来到巢湖的时候,就曾在这个安静隐蔽的地方住过。
到了地方,程明远对曾希圣说:“希圣同志,你临时就住这里,你们的一切生活我来解决,这里安全不成问题,离高林桥就两里路,有事派人来喊我。”曾希圣感激地握住程明远的手:“那就多谢明远同志了,给你添麻烦了。”程明远拍了拍曾思胜的肩膀:“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咱们都是为了革命事业,理应互相帮助。”
然而,就在1941年1月6日,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正在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所率9000多人的部队到达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部7个师,共8万军队的精心伏击。
新四军将士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奋起反抗。但由于国民党军早有预谋、准备充分,且兵力悬殊巨大,战斗形势对新四军极为不利。而在指挥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因素和困难,导致部队未能及时抓住最佳突围时机,战斗陷入了苦战。
从1月6日到1月14日,整整激战了七昼夜,新四军将士们浴血奋战,可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将士壮烈战死或不幸被俘。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枪林弹雨中英勇奋战,最终不幸牺牲;军长叶挺为了挽救部队,下山与国民党军谈判,却遭到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过程中,被叛徒杀害,不幸遇难。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给新四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全体抗日军民无比悲愤,但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坚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1941年7月,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新四军七师为了尽快在皖中打开局面,19旅旅长孙仲德亲率两个连的兵力,来到驻扎在巢湖散兵的程明远处共商对策。程明远唤来自己的马夫任克明,任克明家住焦湖南任家村,对这一带的道路了如指掌。他带着众人专挑路边的小土路行进,这些小路不仅隐蔽,能借路边的草木挡风,而且不易暴露行踪。
程明远和孙仲德并肩走着,一路交谈着应对当前局势的策略。正说着,忽然,几十号大小船只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眼前。那些船只距离岸边不过百步之遥,船上的风帆正缓缓落下。两人定睛一看,对面船舷边,机枪、步枪已然一字排开。说时迟那时快,程明远和孙仲德下意识地迅速卧倒,同时,己方的机枪、步枪也迅速就位。孙仲德一把扒住身边战士的手枪,果断下令:“准备战斗!”
程明远迅速掏出望远镜观察,只见船上的人服装各式各样,便心中有数,猜测这些应是巢湖上的土匪。大船桅杆上,还隐约挂着一些不大不小的珠子。陈明远赶忙跟孙仲德商量:“这些土匪多半是跟政府闹翻的旧军官,或是看不惯世道的绿林中人,本性不算恶劣,很有争取的可能性。我看最好先别开火,让我去会会他们。”孙仲德一脸担忧:“土匪一般都不讲信用,你只身前往,我怕你吃亏。”程明远眉头紧皱,分析道:“就眼下咱们所处的地形,对我们十分不利。就算他们打输了,凭借熟悉水路,他们能跑,我们却没法追。咱们没有任何依托,真的交火肯定会吃亏。还是让我前去,给我一炷香的时间,要是我不回来,你再下令开火也不迟。你多带几个人做好接应。”孙仲德依然放心不下,程明远拍着胸脯道:“跟他们这些人打交道,拼的就是胆子,斗的是智谋,讲的是义气。你放心!”
没等程明远过去,大船边一只小划子如离弦之箭般朝着新四军阵地划来。孙仲德从望远镜中看到,划子上有六七个荷枪实弹的年轻汉子。小划子划到跟前,程明远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去,对着一众小喽啰抱拳道:“是哪位水爷在此踩三爷的场子?”对方小头目也抱拳道:“是哪路神仙挡我家小爷的风啊?”陈明远从容说道:“请搭把手。穆三爷要会会你们当家的。”众喽啰一拥而上,将程明远接到小划子上,随即摇向大船。孙仲德朝着程明远挥手大喊:“谈不拢就赶紧回来!”他一边用望远镜紧紧跟随着渐渐远去的小划子,一边命令各连战士子弹上膛,严阵以待:“一刻钟,要是人还不回来,就狠狠打!”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等待着未知的结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