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两面包夹之势 (第2/2页)
按理来说,裴居道也算是故太子的岳丈,本身很容易被划分到李唐死忠,但他现在却在劝武安浪子回头。
“小婿知道了。”
裴居道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一枚印信,重重放在武安手中。
“活着回来。”
按照计划,太子和其他人要先找借口把大量东宫十率的甲士藏入东宫,等宵禁开始,便立刻冲击宫门,直扑西内苑和大明宫,最后不管如何,一定要在黎明前拿到可以调动南衙的诏令,封锁长安城。
而作为掩护,武安和其他一些军将负责率领被说动的禁军将士冲击北门御马厩以及宫门,尽量吸引屯驻在附近的右羽林军。
动静闹得越大越好,哪怕没能攻入玄武门,只要帮太子那边的叛军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那这套战略就已经成功了,因为李敬玄等人的帮助,今夜东宫十率府的兵力比预料之中至少多出三倍!
只要东宫开始动手,便是大局已定。
历史上几次玄武门之变的规模其实都不大,往往都是数百上千人之间的厮杀,但这一次,在双方有意无意的配合下,今夜调动的军队将会格外之多。
武安翻身上马,在那些装扮成家丁的河西军骑兵之中,梁信和张武等人策马而出,自发跟在武安身后。
“都尉,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武安勒住缰绳,沉声道:
“入宫。”
......
殿内。
上官婉儿看见他进来的时候,差点没吓的叫出声,勉强收住心神,对他使了几个眼色。
天后坐在书案后,微微抬起头,看到武安走进来,她的眸子里露出几分浅浅的笑意。
“你今日娶亲,也算是成家立业了。”
“侄儿多谢姑母厚恩。”
“谢不谢的,倒也不至于,”天后缓缓道:“太子动身了吗?”
“太子殿下已经入东宫调兵,动手时间约在宵禁之后。”
因为是禁军作乱,太子方面的优势将会极大,宫中短时间内能仰仗的军队只剩下左右羽林军以及各处禁军,但造反的人是太子,这事情可不是第一次。
天后看上去心情很好,她淡然道:
“本宫保证,东宫的兵,他一个都调不出来。”
明面上,太子是做了两手准备,而且是特意做出了主攻北门的假象,而天后似乎也顺势在北门内外埋伏了重兵。
但实际上,天后似乎站在了不知道多少层,俯瞰着愚蠢的儿子。
别说是北门,就算是太子的大本营东宫,她都有办法让他憋死在里面。
“姑母......”
武安忽然开口问道:“今夜厮杀流血,侄儿手下的将士只有刀刃,并无甲胄护身,姑母能否开恩,打开府库,赐予......”
“都跟你说了,东宫那边乱不起来,一个兵都不会动。”
天后打量着他的神情,没看到有什么异样,便随口道:
“北门那边作乱的将士,连带着你的千骑营在内,也不过就是千把人,根本杀不起来;
再说,你身后有本宫撑腰,到时候报出来,把他们全部收降,填满你这个千骑营,那也是你的本事嘛。”
“可是,姑母......”
“好了。”
天后眉头微蹙,呵斥道:“如果这时候开武库分兵甲,必然惊了太子,让他以为你又倒向了本宫,到时候坏了全局大事!”
“如果事事都让本宫替你出面,你什么时候才能扛起重担?”
天后有些失望的看着他:
“本宫这是给你锻炼的机会。”
“那姑母刚才说,允许侄儿借这次机会填补千骑营的兵额,这话可当真么?”
“哼......”
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问,天后心里闪过一丝不快,她淡淡道:“今夜你只管去做事,不管出什么事,都有本宫替你担着!”
武安起身告辞离开了,等他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上官婉儿在旁边开口道:
“娘娘,这厮看上去老实,实则心思狠辣,难保他不会临阵倒戈。”
“别说是他,就算是太子今日要造反,又算得了什么?”
在天后面前的书案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只有一个字。
曌。
这是昨夜武安让上官婉儿写好带回宫中的。
“不说别的,本宫的这个侄儿倒是有些别出心裁,知道该送什么。”
天后出神的看着那个字,自言自语道:
“二圣同天,日月同辉......陛下和本宫一日不死,他终究只能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