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如军师所预测 (第1/2页)
“如今江夏并无此人,连称职的守将都没有。”
“主公何须多虑?”
刘备闻言,缓缓点头。
那人再强,也不过一人,此刻远在江陵,怎可能瞬间至江夏?
自己确实过于谨慎了。
屡次败于其手,竟让自己变得过于警觉。
刘备心中愤懑。
身为诸侯,岂能让一谋士使自己畏缩。
但为了保险,刘备仍问:“军师,我军出征,城内空虚,若蔡和来犯,如何应对?”
“此事不会发生。”
诸葛亮自信地摇头,“蔡和无谋,守江夏只图安稳,不敢攻鄂城。”
“即便他攻,也会损耗江夏兵力,于我们有利。”
诸葛亮又说道。
刘备心中的忧虑顿时消散许多。
“好,就按军师之计行事。”
“若能夺得江夏,我们便能结束这四处漂泊的日子。”
刘备面色凝重地言道。
他漂泊已久,从未真正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
即便是现今所在的鄂城,也是孙权赠予,表面看似慷慨,实则孙权心怀他意。
鄂城位于江夏至庐江的陆路要道。
曹操若攻庐江,必先取鄂城。
因此,鄂城孤立无援,难以持久。
唯有占领江夏这一战略要地,与鄂城相互呼应,方能攻守兼备。
再控制夏口港,掌握水军船只,如此便能拥有长江水战的优势。
至此,方能站稳脚跟,即便曹操亲率大军来犯,亦无所惧。
江夏地势虽利于攻而不利于守,但水路便利。
然而,夏口已为我所控,曹操若想攻入,绝非易事。
刘备更有深远打算。
届时,或可尝试向孙权“借用”庐江。
孙权或许会应允,毕竟庐江与江东其他五郡隔江相望,孙权治理亦感不便。
因此,刘备对攻取江夏志在必得。
“军师,我们何时发兵?”
刘备问道。
诸葛亮未立即回应,而是再指地图:“主公请看,曹操若欲取江东,从陆口港登陆最为便捷。”
“但江东水军必会阻拦。”
“当曹军顺长江而下,江东水军定会逆流迎战,双方将在乌林附近遭遇。”
诸葛亮手指地图所示之处。
“扣除行船时间,即便速战速决,也需半日。
战后,曹操回江陵再派援军,我们至少有七日时间攻取江夏。”
“时间虽足,但曹操大军已出,我们亦不可延误。”
刘备面色严肃。
“请军师速下决断。”刘备道。
“好!”
诸葛亮含笑起身,面向众将。
众将目光汇聚于他。
在这注视之下,诸葛亮心中泛起一丝豪情。
指点战局,谋划全局,大抵如此。
轻叹一声,他开始布置任务。
很快,众人领命,纷纷拱手应承。
最后,诸葛亮目光投向沉默的赵云。
“子龙!”
他呼唤道。
赵云本无意出征,但闻诸葛亮之声,只好勉强起身拱手。
“命你率三千兵马,待蔡和残部自西陵撤退后,设伏擒之,务必活捉蔡和。”
诸葛亮吩咐。
“遵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