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往后不必再受饥饿之苦 (第1/2页)
六郡大半将领、兵马都由周瑜训练,方能在江东树立极高威望。
否则,他如何能掌控此局面?
就连主公,在调兵上也不及周瑜。
故而,只要周瑜在世,那庐江的七八万兵马即便暂被刘备招抚,一旦周瑜号召,又有几人会真心为刘备而战?
鲁肃未采取行动,并非不愿翻脸,而是另有打算。
然而,刘备的行径实在难忍。
鲁肃不得不搬出周瑜来震慑刘备。
“我……咳咳咳……”
刘备被鲁肃言辞逼得连连咳嗽。
他未曾料到,平素宽厚的鲁肃,此刻竟如此咄咄。
本想令鲁肃知难而退,却适得其反,将其激怒。
气氛紧张,仿佛一言不合即要刀兵相见。
刘备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罢了!”诸葛亮轻叹。
连鲁肃都态度强硬,江东众人之心意已明。
周瑜更是急欲率军攻打庐江。
此情此景,已不容迟疑。
诸葛亮对鲁肃道:“子敬,请回江东转告吴侯,半月之内,我军必发往江夏,请吴侯届时接管庐江。”
鲁肃点头应允。
“多谢皇叔与孔明。”
“孙刘联盟依旧,往后须紧密合作,共抗曹操。”
鲁肃面露笑意,心中暗松一口气。
他不愿与刘备交恶,如今事得解决,自是满意。
“自然。”诸葛亮回应。
鲁肃随即起身告别,返回江东。
诸葛亮送走鲁肃,回屋见刘备背对自己,对脚步声无动于衷。
诸葛亮知晓,刘备在责怪他擅自应允鲁肃。
但他别无选择。
若不答应,难道坐以待毙?
庐江临长江,周瑜水战无敌。
且庐江兵力多属周瑜旧部,战事难以为继。
刘备终开口,语气略带埋怨:
“孔明轻率应允鲁肃,我如何向庐江士族交代?”
诸葛亮笑答:“主公以为,我答应前未曾深思熟虑?实则,我早有良策,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果真如此?”
刘备顿露喜色。
若能解决庐江士族之困扰,他前往江夏之路必将顺畅许多,也免遭背信弃义之讥。
“当然!”
诸葛亮应声点头。
随即,刘备换上笑颜,上前紧握诸葛亮之手。
“孔明,我非怪你,实乃对曹操设局陷害不满。”
“来,请坐,共商对策。”
刘备的热情让诸葛亮心中不悦顿消,含笑点头,道出己见。
“主公,庐江士族推您为太守,只为名利。”
“他们望借主公之力抬升家族地位,图谋升官发财。”
“正如主公昔日应允庐江士族,加倍回馈各家族即可。”
“主公试想,您初至江夏,身无长物,若携士族同行,郡中职位足以安顿他们,且江夏富饶,他们定会应允。”
“此举既助主公速控江夏,又无损失,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言罢,刘备含笑点头,深以为然。
他根基尚浅,无士族支持,难掌江夏。
得其助力,则可加速掌控。
然,刘备旋又皱眉。
他苦笑:“恐非所有世家愿赴江夏,难免得罪一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