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章 尽忠报国?国报忠尽啊! (第1/2页)
大明。
老朱十分理解,老赵此时的心情,想当初他家的那个叫门差点没给他气死。
真的是差点就气死!
这种上头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现在想必老赵也是这种心情吧?
要是他知道……赵玖就算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他的后代……那表情估计还会更加精彩!
……
大明永乐年间!
“哎,你们说,这赵玖是以那个皇帝为原型写的呢?”朱棣对着几个儿子问着!
朱高炽率先开口:“爹,您不会想说您自己吧?”
嗯?
嗯?
“老大,你那是什么眼神,朕这个年纪上马杀敌,下马治国,还有龙纛冲阵,这些事朕可都干过。”
朱高炽:“哦……那爹,你说说你这些年花的钱都从哪来的?”
“儿子跟您算算哈!从永乐大典、还有郑和下西洋、远征漠北……”
“还有这些年……朝政……”
朱高炽还没说完,朱棣就挥手打断道:停、停、停,老大爹没亏待你吧,用你点钱怎么了?”
“还有大不了,等朕把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灭了,多给你点就是。”
……
【为什么一本小说让后人无比遗憾?】
【是大宋吗?是靖康之耻吗?
是黄袍加身到斧声烛影,还是杯酒逝兵权?
亦或者是高梁河之战后再也无望收复的燕云十六州?】
【这些是吗?不、都不是!真正遗憾的是他们。】
【金刀无敌却孤立无援的杨令公,杨业!】
【蒙冤被贬客死他乡的铁血宰相“寇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
战场上攻无不克的将军,在朝廷里寸步难行的“狄青”
变法强国却被骂奸臣的拗相公“王安石”
是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被金人的铁蹄踏碎,数十万百姓沦为奴隶,三千嫔妃被行牵羊礼。
是宗泽临终前的三呼过河,是岳飞被鲜血染红的尽忠报国!
是从气吞万里如虎,到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还有无数因为老赵家,而郁郁而终的英雄!】
【明明,大宋是历史中最富庶的的朝代……明明南宋坐拥半壁江山,却偏安一隅!】
【唉!真正遗憾的是他们……】
伴随着天幕上旁白的一声叹息,天幕画面也随之转变。
怒吼、不甘、悲愤的画面交替闪现。
先是杨业在陈家谷口力战至最后一刻,望着辽军重重包围,发出绝望怒吼;
接着是寇准被贬途中,满脸不甘,却只能无奈前行;
范仲淹在病榻之上,仍心系天下,眼神中满是忧国忧民的悲戚。
而岳飞在风波亭,面对莫须有罪名,眼中燃烧着怒火,却无力回天。
辛弃疾在暮年,独倚栏杆,看着破碎山河,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空有富庶,却因朝廷软弱、奸臣当道,让无数英雄豪杰含恨而终。
明明是群星璀璨,却、尽是悲情。
十万军民齐赴死,悲哉、悲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过河、过河、过河!!!”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所有人看着天幕上那一一闪过的身影,皆是面色凝重。
他们无一不是含恨而亡、郁郁而终!
一双双眸子里充斥着,收复旧土的渴望,然而却被没胆的君王呵退。
一味的忍让、求和,换来的是什么?国破家亡。
大宋缺的从来不是人才,而是明主!
天幕下老赵看着这一幕……无比揪心,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身体微微颤抖,心痛如绞。
想起自己当初黄袍加身,本是想开创一个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
却没想到后世子孙如此软弱,让无数英雄豪杰壮志难酬。
他大宋……配不上这些英雄豪杰!
配不上!!!
尽管他不愿意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