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见他一面 (第2/2页)
他曾陪旧主踏雪寻梅,也曾在腊月深夜守在药炉边,对谢家早已不只是忠诚,而是一种根植骨血的归属感。岁月让他苍老,却从未让他遗忘那些风霜中主仆共度的年岁。
加上旧主不在,府中的人也换了一茬,虽然有吃有喝,但待遇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人都是肉体凡胎,都有贪恋。
他常常夜里独坐,翻着儿孙寄回的书信,一笔一划地读上数遍,那种既欣慰又忧虑的情绪常压在他心头,使他时常夜不能寐。
他这把年纪了,有儿有女有孙,自然是要替子孙谋一份前途。
他每日准备茶点香汤,布置屋内陈设,无不精细谨慎,生怕一丝怠慢惹主子不悦。只是谢三郎从不吩咐,也不苛责,倒叫他无所适从。
如今小主子归来了,肯定是要讨好一二。
可他跟小主子不亲近,也不知道如何讨好,只能按照主子的吩咐去做事。
谢三郎回家这些日子,不怎么跟他说话,甚至有时候应都不应他一句。
他行踪不定,言语寡淡,屋中仆从常以为他不过是来歇息片刻的云客,就连每日起居也未曾固定,有时清晨独坐,有时午夜尚未熄灯。
老奴毕竟在人前伺候了许久,有些自知之明,知道主子不爱搭理他,便也闭口不言,埋头做自己的事。
成效是有的……
原先院子的奴仆还有好几个,如今是剩下他一个了。那些个奴仆,都因为多嘴多舌,亦或是长了别的心眼,被赶了出去。
每日晨起读经,午后习射,夜半仍秉烛攻书。那般勤勉刻苦,是整个谢家上下公认的。连塾师都说,他若入仕,必为栋梁之才。
谢家这么大,并非上下齐心也很自然。那些个眼皮子欠的奴仆收了两句好话一点儿银钱被人打动了,也是正常。
谢三郎曾在书案前辩驳长辈,字字珠玑,令一众老辈闭口。他那时意气风发,所作所为皆有章法,连朝中几位长者都暗赞不已。
只有老仆知道,小主子尚在家中时,老家主是如何培养他的。
那时候的锋芒,当真是现任家主也不及。
若不是出了当年的时,说不定谢家的家主也该换个人了。
想着这些事,身后传来了三公子的声音。
“把窗户打开吧……”
老仆道了声是,把木窗推开了一半。
春来山温暖如春,他并不担心自家主子会着凉。
谢三郎就这么坐在了窗户前,任由窗外的暖风拂面,把他肩膀上湿淋淋的长发一点点吹至飘扬。
他神情静谧,宛若一尊玉像,身后纱帘微荡,日光从窗外斜斜洒入,映在他白净的面庞上,将那细致轮廓描出几分缥缈之感。风声与鸟鸣在耳畔交织,似是天籁入梦。
叽叽喳喳一句鸟语,忽得有一只喜鹊停在了屋檐上,窝在窗台上,不知道是摔伤了腿,还是折了翅膀,在原地停了许久并未飞远。
老仆注意到了那只鸟,主动开口道:“三公子,让我来把……”鸟拿下去。
后面的半句话还未说完,就被谢三郎打断了。
谢三郎:“不必了,你下去吧。”
老仆最大的优点是听话,立刻毫不犹豫离开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