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司马懿出山,曹丕西征 (第1/2页)
季汉章武二年,曹魏黄初四年(223年),八月。
曹丕与孙权讲合后,留曹休,满宠镇守合肥,而后率大军赶回了洛阳。
刚到洛阳,曹丕就收到两个噩耗:
太尉贾诩于家中去世,享年77岁;
大都督曹仁自陇右回军后,也一病不起,日前已病故于长安,享年56岁。
曹丕闻讯,难过的差点当场晕厥。
贾诩和曹仁,都是他爹曹操留给他核心班底,国之柱石,朝之重臣,现在一下子失去两位,怎叫曹丕不痛心疾首(注:正史中,贾诩和曹仁都于223年去世)。
而此时,距东征合肥,已经过去了足足五个月。
陇右三郡也已丢失四个多月。
即使曹丕此时尽起大军前往陇右争夺三郡,安排十万大军所需军资还得需要一个月,若是安排二十万大军所需,则需要两个月乃至更久。再加上大军从洛阳赶到陇右,又得耗时一个月。
也就是说,魏军最快赶到陇右的时间是至少在11月份之后了。
再考虑到去年才兴兵三十万南征刘备,前后耗时三四个月;今年又起二十万大军东征孙权,前后耗时五个多月;国再大,也不能经受住这样高频次高强度的对外战争,况且还都是劳而无功的远征。
曹丕深知,自己代汉称帝后所建立的威望已经所剩无几,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国中定是人心浮动。必有见风使舵的奸臣在寻思如何提前交好势头正盛的刘备,为之后留出后路。
所以,这一次征讨刘备,大魏必须做好与刘备打持久战的准备,还必须夺下陇右,不然在群雄环伺的局面下,大魏可能真的要二世而亡了。
“众爱卿,朕欲亲征陇右,复我凉州,不知众卿可有良策?”
刘烨出列道:“陛下,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今西蜀刘备势大难制,东吴孙权急切难图,辽东公孙恭常怀二心,鲜卑柯比能反复无常。若要伐蜀,需先平定辽东,再荡平草原,解除后顾之忧,而后再养兵十年,积蓄国力,如此方可起倾国之兵,与刘备决战。”
“………”
又是养兵十年!
这话朕不爱听!
朕已三十七岁,岂能坐等十年?
还荡平草原,草原那么好荡平?大魏大军一动,柯比能就会远遁漠北千里,如何荡平?!
曹丕冷着脸不搭理刘烨,转而看向群臣。
司马懿出列道:“陛下若西征陇右,臣愿随军献策。”
“老臣也愿同往。”71岁的司空王朗亦出列附和(现在王朗还是司空,曹睿登基后才封为司徒)。
大魏群臣现在都摸清了曹丕的脾气,得顺着毛捋,不能对着干,毕竟人家才是皇帝,还是个实权皇帝。刘烨的建议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但正在气头上的曹丕怎可能会听从?
所以大家现在都想开了,都不再逆着曹丕。
曹丕想怎么折腾,就任由他怎么折腾,大不了曹魏二世而亡被刘备取代,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原本就是汉臣出身,转头就可以在刘备那里继续当汉臣,位居高官,享受荣华富贵,可说是毫无影响。
铁打的世家大族,流水的皇朝。
“陛下,出征吧!”
众臣纷纷附和。
曹丕大手一挥:“传旨,调拨粮草军械,起兵二十万,克日西征!”
“遵旨~!”
………
“大将军,曹丕兴兵二十万进驻长安,令司马懿为大都督,总督前线战事,张郃率三万兵马为先锋,直奔陇右而来。现张郃部队已距街亭不到百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