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法天象地? (第2/2页)
《西游》中有一段猴子自述: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
这与他从《九鼎丹经》中所阅,《内观经》中所述,还有刘若拙所讲,都有暗合之处。
就是“外取不如内照”。
但是猴子偷丹、偷桃、偷酒,又是“外盗”。
属实矛盾。
这一日砍完柴,来到太清宫中听刘若拙讲道,他便将心中疑惑问出:
“老师,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病’有三等,‘患’为时病,‘老’为年病,‘死’为身病,”
“前者用草木之药医治,后二者用药有二等:内丹、外丹。”
“内丹上中下三品,每品三等,上品精气神,为大药大丹。”
“外丹也有上中下三品,每品三等,上品九转金丹、龙虎大丹、金液还丹。”
“但书上所言:外丹非不可用,修道之人,晚年觉悟,根基不甚坚固,可假五金八石,积日累月,助接其真气,炼形住世。”
谢灵心微微一顿,疑道:“是否除根基不固、老死道未成外,这外丹都不该用?”
“但听老师所说,太清一门,修的是金丹大道,却也极擅外丹之道,传闻太清天尊,还能炼九转金丹,能让人立地飞升,举霞成仙。”
“到底,这外丹之药,该不该用?”
刘若拙看了他一眼,呵呵一笑,慢声道:“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可以避病患,免是非,躲横祸。”
“可此道毕竟艰难,一旦不行,则前功尽弃,”
他目中深邃:“如老道一般,虽苟活数万载,却无所成,所以这长生住世虽好,却是迁延岁月,事必难成。”
“心有欲望,要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何其不易?”
“不外乎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倡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
他顿了顿,看到谢灵心眼中迷茫,便笑道:“便是你口中所说的内丹、外丹诸法,”
“只消不离此正道,又何拘于内丹外丹?”
“只是无论内丹外丹,都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自然能得元珠有象、太乙归真。”
“如此,便只片刻工夫,亦能永保无穷逸乐,何须蹉跎?”
谢灵心还是不明白:“老师,可你说身为炉鼎,自有先天真火与大药,不必假外求,”
“如今又为何说不拘内外……?”
“哈哈哈哈……痴儿,岂不闻一叶障目?”
刘若拙轻声一笑,拂尘一摆。
谢灵心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然后……
然后真的天地倒转、旋转不休了。
周围已不是太清宫中,而是一片……无边无垠的太虚!
也就是宇宙虚空,无数星辰转动不休,上下不分,无休无止。
两人就坐在这宇宙虚空之中,无着无依。
好神奇!
不由道:“老师,这是真是假?”
刘若拙笑吟吟道:“真耶,假耶?”
“你道此为身外亦是身内?”
谢灵心不确定道:“身外?”
刘若拙又笑:“你亦通晓返照内观,神灵造化之法,这又如何不能是我心中天地?”
“嘶~这是老师心识之中?”
谢灵心倒吸一口凉气。
哪知刘若拙又摇头:“又如何不能是真?吾身有涯,心无涯。”
“身可碎虚空,心岂不可贯天地?”
“心与天地通,内外何别?”
啊!
谢灵心心中豁然开朗!
丢!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十二重关未破前,就老老实实修炼,想太多!
十二重关一破,身与天地合,心与天地通,内外自然无别。
为了确定,他还是问了一句:“老师,是不是先天之后,身心与天地通达,就可以外丹助益修行,无须顾忌?”
先天就是上古时对称号级的说法。
刘若拙拂须沉吟:“如此说……倒也不算错,但其中火候、抽添运用,还需谨慎,谨记‘养正持盈’四字。”
懂了,就是炼丹要谨慎,嗑药要适度,过犹不及!
刘若拙笑吟吟道:“你可是有所悟?”
谢灵心眼珠子乱转,神色跳脱,谁看不出他心里的活跃?
谢灵心也不隐瞒,直接将心中所悟说了出来。
老师都拜了,有疑难不请教,这老师拜了干啥?
果然他是对的。
刘若拙只是拂须想了一瞬,便道:“这法天象地的神通,老道倒是有所耳闻,”
“不过,也只是些凡人俗世之中的家言,当不得真,”
“但你心中所悟,却也不无道理……”
“神通之道,非同寻常术法,你若真想悟成此神通,一者,身心通达天地乃必须,”
“二者,若能寻得一身纳天地元气之神通,或可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