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81章、三杯酒

第181章、三杯酒

第181章、三杯酒 (第1/2页)

天启八年仲秋,遵化城外,罗文裕关,巍巍青山耸立,连绵长城直入云端。
  
  瑟瑟秋风吹过,漫天红旗舒卷,罗文裕关城头,尽染大明国色。
  
  长城上下内外,人声鼎沸,铁甲铮铮,马鸣阵阵。
  
  关城上,大将军炮炮口指天,红甲武士傲然挺立,护卫左右。无数持铳持刀武士十人一组,在长城上蜿蜒布岗,一望无际。
  
  关城两边的长城上,更有巨大号角,分悬左右,雄壮战鼓,密密布置,赤身鼓乐手鼓槌缠红绸,紧依腰间,随时待命。
  
  长城外,蒙古牧民汇集无数,男女老少尽皆欢乐围聚,大白天就点燃篝火,准备载歌载舞,分成了八个大圆阵。
  
  隔开他们的竟然是大明铁骑和长枪方阵,双方齐齐仰望着关城上高高矗立的大明红旗,以及天子节钺与日月龙旗。
  
  自蒙古兴起以来,普通牧民与汉家军阵如此和谐居于一处,世所罕见。
  
  长城内,大明军阵更是接天连城,难以计数。一个个独立的军阵布满青山之间,山谷要道,甚至山顶险要。
  
  山谷之前,同样也有汉家百姓汇聚,数量几乎不下于他们身边的红甲士兵。
  
  大明的老百姓少有的不怕这些兵痞了,无论他们怎么喊,怎么骂,他们的阵列始终排不好,一个个男女老少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士兵背后那一框框如山的大圆饼。
  
  直到有官员出来喝骂,才勉强维持住秩序。
  
  随着号角吹响,鼓乐声起,长城内外开始屏息凝神。
  
  一队队青红大官和银甲武将自关城如水涌出,依班次而立。
  
  朱慈炅在刘若愚的牵扶下登上了关城的最高台,他没有带正式冠冕,依然是一身十二纹章常服和金丝翼善冠,今天只多了一件大红织金披风。
  
  朱慈炅身后只有刘若愚,高起潜,张瑞图,徐光启,曹思诚,朱常润,朱纯臣和顾肇迹,以及大量宦官武士。
  
  朱慈炅的身前有一个小小的御台,很矮,仅仅到朱慈炅胸前,外面还有朱慈炅设计的扩音喇叭。
  
  效果不是很好,最多关城下能听清楚,要让朱慈炅的声音传遍长城内外二十多万军民,依然要依靠传统大汉将军的人肉大喇叭,不过朱慈炅没有带,与他们同源的几百锦衣卫代替了他们。
  
  长城戍台和内外岗哨皆化为传声塔,锦衣卫接力嘶吼,要将帝王敕令碾过群山。
  
  关城上的朱慈炅举杯,长城上下的军民也一同举杯。
  
  其实,远处的军民根本看不清朱慈炅的动作,都是跟着前方动作,他们的皇帝就是一个小小的人影。
  
  朱慈炅侧身面前轩辕陵方向,缓缓开口。
  
  “大明第十六任皇帝朱慈炅携蓟州二十万炎黄儿女,敬告华夏始祖:吾辈未失汉疆,蓟北右衽如故。尚飨。”
  
  锦衣卫将朱慈炅的话依次传递。
  
  “……吾辈未失汉疆,蓟北右衽如故。”
  
  “……吾辈未失汉疆,蓟北右衽如故。”
  
  待四下无声,朱慈炅躬身洒酒,长城上下依例效仿。
  
  张瑞图和徐光启洒酒的同时,互相看了一眼,不是告太祖,而是告轩辕,谁设计的?
  
  朱慈炅转身,亲自满酒,再次举杯。
  
  “此杯敬我蓟北罹难同胞冤魂,朕以帝王冠冕为蓟北父老垂首!屠我同胞,即我仇雠!黄泉未远,今以虏首十万,为同胞雪恨,愿同胞安息。且饮此杯。”
  
  “朕以帝王冠冕为蓟北父老垂首!屠我同胞,即我仇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