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汉相国萧子孟 (第2/2页)
“可若是在沛县为主吏掾,却是真正能做些实事,为百姓雪中送炭了。”
这话半真半假。
潜台词便是,大秦现在有着不少尸位素餐的官员。
萧何前来考试,其实并不完全为名为利。
姜承奕能看出来大秦迟早要完。
他又怎么能看不出来?
虽然萧何同样也看得出来。
在某只看不见的大手的几番推动之下,这大秦的国运已经肉眼可见地增长了许多。
但他同样也知道。
若是有朝一日大秦失去了嬴政。
终究还是会如镜花水月一般,迈入灭亡!
本来他对大秦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只是由于大秦立了名义上提出这般之多治国妙计的好点子的扶苏为储君。
他才又生出一点儿希望来。
得知这次科举的主要负责人便是扶苏。
他便想着来和扶苏见上一面,顺带也考校他一番。
若是扶苏这个未来的储君,真能托起这个暗流涌动的大秦。
那他自然也不介意给大秦效力。
他很有自信。
以他的能力,在哪儿都能掌握话语权。
等到自己身居高位后,再逐步将沛县的好友们也一同提拔上去便是了。
可在简单的交流后,他便产生了一种极为失望的情绪。
倒也不是因为扶苏很差。
而是......
没有好到他的预期。
在他看来。
扶苏虽然能想到外儒内法的政策和修书院这等功在千秋的法子。
但这恐怕只是一个巧合。
因为扶苏并没有对未来的预测。
换句话说。
即是眼界和格局不够。
所以他知道,若是扶苏成为秦二世,也是定然不能将大秦稳定下来的。
那他自然也就没有去秦朝为官的必要了。
他现在去大秦为官是锦上添花。
可若是等到刘季起义后,他相伴左右,那就是雪中送炭了!
况且他一心为民。
去建设一个崭新的,真正为百姓好的国家!
在他的心中是远比维持一个腐朽的,对百姓并不好的国家的分量要重得多的。
看扶苏陷入沉思,许久不说话,他便起身作了个揖礼。
温吞道:
“若是殿下没有别的话要说,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可扶苏却是赶忙摇了摇头。
他的眼神中闪烁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的光芒。
他刚刚已经看出来了,萧何是在暗地里用言语考校他的能力与水准的。
但他并不在意。
他只是有些兴奋。
眼前的萧何人品学识都是一等一的好。
还如此重情重义、知晓时势!
最重要的是,他对官位并无很强的觊觎之心!
这简直就是他的老师所需要的人才!
简直就是为造反而生的!
而且萧何已经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入朝为官了。
他自然就也对将他拉进自己的造反班子,毫无内疚感和对大秦的亏欠感了。
那是大秦朝堂没本事,怪不得他!
但他却是欲拒还迎:
“请便。但我还是得说明一下,为大秦出谋划策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老师。”
“萧先生若是抱着反过来考校我的想法才参与的科考。”
“那恐怕是注定要让萧先生失望的。”
扶苏表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疏离之感。
听到这话,萧何才脚步一顿。
他又转回头来,一时哑然。
虽然扶苏将自己身上的盛名摘下。
但扶苏却是一语点破了他的内心的缘故。
因此这反而让他。
第一次正视起了这位储君!
“殿下的老师,莫非是指博士淳于越?”
萧何想了想,还是决定刨根问题。
毕竟嘛,来都来了!
而扶苏看萧何留住了脚步,便知道自己刚刚的计策奏效了!
他其实是生怕萧何铁了心要走,自己无法将他挽留的。
不过他现在也不得不感慨一句。
这招从他老师身上学来的以退为进,当真好用!
不过他却是面色平静。
只是摇了摇头:
“并非是淳于越老师。”
“而是另一位,教我建书院、慧百姓、改制大秦......乃至登上储君之位的老师!”
扶苏报菜名一般,将姜承奕所提出的措施一股脑说了出来。
他看得出来。
萧何其实并不在意官位高低。
所以他并没有过多隐瞒。
而且他自知,自己是绝无能力留下萧何的。
他便只能寄希望于。
姜承奕能留下这个名叫萧何的小小主吏掾。
扶苏看萧何有些动摇,说道:
“整备好科举的事宜过后,我便会回到咸阳向老师禀告科举进度。”
“萧先生若是不介意的话,便以本次县试状元的身份,随我一起回去见见我的老师吧。”
“若是先生不愿入朝为官的话。”
“我这里还有一处更好的地方,可以推荐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