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铁血亮剑:大将李云龙 > 第258章:故居与纪念馆:精神的家园

第258章:故居与纪念馆:精神的家园

第258章:故居与纪念馆:精神的家园 (第1/2页)

人民的呼声与官方的意愿不谋而合。
  
  在李云龙逝世约一年后,经中央批准,由地方政府和部队共同牵头,“李云龙同志故居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这并非简单的政绩工程,而是一项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深厚情感的使命。
  
  关于馆址的选择,经过多方论证和尊重家属意见,最终确定了“故居原址保护+新建纪念馆”的方案。
  
  位于首都的他生前最后居住的小院,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进行细致的修缮和维护,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他晚年生活、工作的场景,这里将作为纪念馆的一部分,侧重展现他作为丈夫、父亲、长者的日常生活一面。
  
  而真正全面展示其波澜壮阔一生的主体展馆,则选址于他魂归之处——晋西北苍云岭脚下的一片开阔地。
  
  背倚巍巍青山,面朝涛涛林海,远眺就是他当年一战成名、最终又长眠于此的战场旧址。
  
  地理位置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象征意义。
  
  筹建过程汇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赵刚不顾年事已高,主动担任了筹建顾问委员会主任,对纪念馆的整体定位、展陈大纲乃至文物征集,都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坚持的原则只有一条:
  
  “要真实,要鲜活,要见人、见事、见精神!”
  
  孔捷在病榻上,也多次听取汇报,吃力地提出建议:
  
  “得多摆点缴获的玩意儿…老李就爱这个…显得咱打得狠…”
  
  老部下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物:
  
  一套磨损严重的旧军装、一把有缺口的马刀、一本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战术教材、甚至几块已经锈蚀的炮弹皮…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一段血与火的故事。
  
  更感人的是,征集文物的消息传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雪花般飞来。
  
  有老民兵捐出了当年支援前线用过的独轮车;
  
  有民间收藏家送来了珍贵的战地老照片;
  
  平安县的一位老人,甚至送来半袋保存了多年的小米,动情地说:“李团长带兵那年,在我家屋檐下躲过雨,喝过一碗小米粥…这,算还他了…”
  
  这些来自民间的物件,或许其貌不扬,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
  
  经过数年精心筹备,一个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日子,李云龙同志故居纪念馆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庄重而质朴,没有过分夸张的现代设计,灰墙黛瓦,线条硬朗,远远望去,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又像一列沉默行军的战士,与周围的苍山翠柏融为一体。
  
  入口处,是一尊李云龙的全身青铜塑像。
  
  雕塑家准确把握了他的神韵:
  
  身披大衣,双手叉腰,头颅微昂,目光如炬地望向远方,嘴角带着那丝特有的、混合着自信、不羁与坚毅的笑容。
  
  基座上刻着简单的两个字:“军人”。
  
  展览从“苦难童年与投身革命”开始,用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现了他从一个普通农家孩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紧接着,是最为核心和精彩的“烽火岁月”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